1951年,四月的朝鲜,天气依然寒冷。志愿军总司令部里,彭老总的神色严肃的沉思着,自从志愿军踏入朝鲜之后,已经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打了4次大规模战役,成功的将战线推到三八线附近。
取得这样的战果,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惊讶了,但此刻的彭老总却高兴不起来。过了良久,彭老总给北京发了一封电报:这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
▲彭老总
斯大林曾说:彭老总是现代战争史上的天才。*也曾为他题诗:山高路远江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老总戎马一生,什么阵仗没见过?那么究竟是哪场战役,能够连彭老总都如此的担心,甚至已经决定付出六万人的代价呢?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最后的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对于此次战役有所了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朝鲜战场
彭老总的电报发给北京之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于是在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正式打响,此时彭老总的对手已经不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了,而是换成了老谋深算的李奇微。
李奇微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之后,也迅速展示出了自己的战争才华。在第5次战役刚开始时就轰炸了志愿军一个重要的后勤储备所,导致志愿军损失了300万斤粮食。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大战在即,粮草却被敌人毁掉了,这对战事的发展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无论怎样,仗还是要打的。
志愿军从4月22日到25日与美军连续交战了三昼夜,虽对美军侧翼造成了严重威胁,可歼敌数量却并不多,双方打了个平分秋色。
▲战场一角
但从25号开始,联军却开始有计划的撤退,白天就地防守,利用强大的火力优势阻拦志愿军。到了晚上,就利用强大的机动性后撤,联军为什么要一再的撤退呢?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便是诱敌深入。
志愿军后勤储备所被毁,暴露出了志愿军后勤供给和防空能力的问题,而且随着战略纵深越拉越长,志愿军的补给难度也越来越大,粮食弹药都无法及时供应。
数次交锋后,联军也判断出志愿军身上只会携带一个礼拜的粮食,以及数量并不充足的弹药。联军只要不断的撤退,待到志愿军弹尽粮绝时便是联军反击的时刻。
彭老总自然也明白美军的计谋。权宜之计当然是不追击,但是迫于各方形式不追又不行。在追击过程中,还会遇到联军设置的各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