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磁州窑白釉剔刻花纹钵
宋代 磁州窑白釉剔刻花纹钵
宋代 磁州窑白釉剔刻花纹钵
宋代 磁州窑白釉剔刻花纹钵
钵造型圆润,斜直口内收,弧腹下沉,圈足。器身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圈足无釉,外壁施剔花工艺,饰花卉纹饰,线条流畅婉转,纹饰繁绣生动。整器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立体感,亦可见工艺之精。
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划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妆土剔掉,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衬托白色花纹的装饰效果。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山西、河北、河南的一些瓷窑为了解决当地制瓷原料不够纯净给瓷器生产带来的弊端,另辟装饰蹊径,大量采用剔花装饰。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位于今河北省邮郸市彭城和磁县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在我国瓷业的作用,明代已有评估。瓷器,又名磁器;《五杂俎》解释“磁器”是这样说的: “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 ,盖河南磁小窑最多,故相沿名之。”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宋代 定窑白釉花口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