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溪日报
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
1948年9月12日,东北*军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10月5日,东北*军前线指挥所迁至锦州附近,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48年10月9日起,东北*军开始扫清锦州外围据点。配水池之战,就是锦州外围的关键战斗之一。
配水池战斗遗址
配水池位于锦州城北约1公里处的82.61高地上,是日伪时期修建的为锦州进行供水配系的钢筋水泥建筑,将水放干后既可囤兵又可作战斗掩体,是整个配水池阵地的核心部分。在其东北40余米处有4座小红房,东门有一个小门房。其东侧公路通义县,西与五姓屯南侧小高地、东与大疙瘩相呼应,较高的地势可控制城北公路。配水池因为地势较高,又靠近公路,成为辽沈战役时国民党守军的屏障。
国民党守军企图依托它与解放军顽抗到底,在此修建了大量钢筋水泥的永久工事和砖石结构的半永久工事,并派一个加强营驻守。配水池周围散布着14座地堡和10余个明暗火力点,外有战壕纵横相连,壕外有铁丝网,壕内有雷区等障碍,工事坚固,火力严密。国民党守军自喻“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
1948年10月12日8时,战斗开始,担任进攻配水池任务的东野3纵7师20团1营。国民党军为了阻挡解放军攻城,把此地完全工事化,东野炮兵无法以火炮洞穿,只得组织强攻,使用近迫作战,而近迫作战无疑是死人最多、最快的残酷打法。面对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解放军战士们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口号。一营在营长赵兴元的率领下,在师、团炮兵的支援下,在3营7、9连的配合下,顶住国民党军在装甲车、飞机掩护下的立体攻势,经十小时激战,以近乎肉搏的方式,先后击退国民党军三十余次反扑,攻占了配水池,终于夺下了这一关键据点。
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超过所有人想象,守军表现出了敌军中极为罕见的战斗意志。但是“铁打的汉”遇见了“打铁的汉”,最终在赵兴元的率领下,1营以几乎全员阵亡的代价歼灭了配水池的守军,为全面总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战斗结束时,1营伤亡600余人,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
战后,1营荣立集体大功。配水池战斗的胜利,为东北*军攻打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为攻锦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仅仅四天后,锦州获得解放。在解放了沈阳之后,辽沈战役也宣告胜利结束。而后,东北*军的百万雄师又开始入关作战,为我军接下来的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配水池战斗遗址
战斗遗址上密密麻麻的弹孔
如今,昔日肃穆可怖的配水池战斗遗址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围绕,建起城市公园,徜徉其中一片怡然景象。只有战斗遗址上密密麻麻的弹孔,还在向后人诉说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
本文来自【本溪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