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平湖亦称共产主义水库,位于乐平、婺源、景德镇市鹅湖区交界处。所建大坝坐落在车溪河中游,大坝高程82米,坝顶长450米、宽10米。水库集雨面积155平方公里,设计最高水位80.5米,相应总库容1.3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3万亩。水库库区被婺源西南部大游山、珍珠山和乐平东北部坜崌山所环抱。“共库”是一座长40公里,平均宽1.8公里,水面7.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共库”四周山峦逶迤,林木繁茂,小洲、小岛众多且湖水青翠似玉,所以人们称之为翠平湖。大坝截流于车溪河中游,车溪河发源于婺源鸡公山。因流经车溪村而得名。于古金山村(涌山镇)北1公里处同涌山水汇合,南流厚田、临港、程家墩、杨家山、至西湖桥(浯口镇)东南鸡公山下注入乐安河。流程55公里,流域面积609.5平方公里。
翠平湖,血汗流出的湖泊。于1958年9月动工,历时两年半,最终在1960年3月竣工。当时动员和发动全县达4万多的干部群众并肩作战。肩挑、背驮、土车拉,那个时候没有挖掘机、推土机和拖拉机等大型机械,主要靠人力,却创造了丰功伟绩。
这水库是用智慧和汗水甚至生命来建造的大型水利经典枢纽工程。如当时挑土筑坝竹簸箕需求量大、损耗快,蔑匠忙不过来,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民工们自己动手用木板、野藤编制;水库大坝阻口合拢最为困难,当时正值雨季,阻口简直就成了泄洪口,水流湍急,民工们冒雨奋战了两天两夜也没有制服阻口。
乐平人最聪明,民工们将柴草捆成直径一米以上的柴垛,将柴垛连续不断抛入水中,形成柴垛坝后再投入大石块,终于在第三天控制住了如虎狼般的水流,阻口合拢大功告成。
这场愚公移山般的人海战役,艰苦卓绝,干部群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可歌可泣。那时,干群发扬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战天斗地。民工基本是无偿劳动,给象征性的一点工分。自带口粮,常吃不饱睡不足,却干劲冲天,甚至有的人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功勋永远铭记!
因为翠平湖蓄水位置大多处于婺源县境内,这便淹没婺源县村庄17个,农田9600亩,拆迁房屋986幢,转移人口3631人。其中大部分婺源县原住民迁徙到附近涌山镇、共库及洪岩镇安居。
翠平湖群山环绕:东临坜崌山,东北珍珠山,南仰望鹄山、鹰山。西靠涌山、官口水库。东南面水绕山,山护水,勾勒出一幅山水掩映、云雾缭绕、村舍错落的风景画,把翠平湖的神韵凸显得淋漓酣畅。
翠平湖,湖中有绿洲,洲上有人家,鸡犬相闻时,炊烟袅袅际,炎炎夏日里,四围生凉意。
翠平湖,傍山之湖,海一般邈远壮阔,映入眼帘的绿,已成心头的一块翡翠。犹如丝绸般爽滑柔软的湖水,让山更为威武、空灵、伟岸。它一碧万倾,烟波浩渺;飞鸟翩跹,游鱼翔底;群山环绕,堤坝屹立。乘一叶扁舟,游弋碧波,飘飘乎,浩浩乎,羽化登仙。思接千载,游目骋怀。吟咏苏子《赤壁赋》,高歌青衫《琵琶行》,似墨客*人来遨游沧海。
偶尔,巧遇千古奇观,或鸳鸯戏水,或雁阵排空,或天鹅起舞,或落日融金,或皓月当空,或晚霞裂锦,或渔舟唱晚,或樵夫放歌,或牧童吹笛……有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有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