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山垭口海拔落差,雀儿山最佳海拔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2-11-29 20:21:12

洞内外温差可达70度

工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雀儿山气候的生动写照,极端天气下洞口室外气温可达零下40度,极寒,也是雀儿山隧道施工面对的一大困境。

进入冬季,隧道内因为机械设备做功,温度可达到30多度,与室外形成近70多度温差,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特别是混凝土等,在低温环境无法达到施工标准,存放混凝土的设备下方都偶有类似于“地暖”的设备,保持材料在20度左右。

物资人力匮乏,后勤给养“跟不上”

项目施工中,许多材料需要从900多公里外的成都采购,中途要翻过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沿途多是施工路段,交通状况极差。恶劣的交通条件,直接带来了物资人力匮乏以及后勤给养输送困难——在最初的日子里,施工人员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大部分依靠成都输送。后来交通改善了,一部分物资才由德格输送。

雀儿山垭口海拔落差,雀儿山最佳海拔(17)

施工5年,选线勘探5年——“十年磨一剑”

雀儿山隧道的选线也是一大难题——毕竟海拔定高了,不仅容易被积雪封路,隧道缩短路程的作用会被缩小,适得其反;选低了,又会增加隧道的长度,加大施工难度。

所以,工程师们亲自勘探,翻越雀儿山,采集数据后,设计了2公里、4公里、7公里等多个方案,并在多个预选方案中的进口、出口处,分别建立了气象观测站,用一年的时间观测、记录不同海拔高度四季的气象要素数据,并根据记录推测、模拟极端气候的实况。

最终,设计团队把隧道长度定在7公里,把雀儿山隧道进口处设计在海拔高度4373米的位置,把出口处在海拔4250米的位置。隧道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隧道积水,以及因积水导致隧道结冰。工程师们将隧道口选在了山脊处,利用自然地形,避免山顶雪崩、积雪封住洞口。

虽然雀儿山隧道建设工期5年,但从设计开始,经过项目调研、地质勘探、气象观测、隧道测设等研究足足耗费了10年时间。

雀儿山垭口海拔落差,雀儿山最佳海拔(18)

正在施工的挖掘机

高原缺氧

前面提到高原反应,雀儿山隧道口平均海拔4200多米,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于平原的58%,而隧道深处氧气含量低于平原的53%。为了提升隧道中的氧气浓度,施工单位采用了设置氧吧、设置供氧管道、在通风管内掺加氧气、随时携带氧气瓶等多种方式。

雀儿山垭口海拔落差,雀儿山最佳海拔(19)

不过,即便有了上述措施,依旧不够保险,毕竟长期高原作业对于员工的身体影响非常大,最初时候是一年一次休假,但在体检后发现,不少员工血红蛋白严重超标,于是调整为半年一次休假。而且还建设了娱乐室,温泉浴室(隧道出口不远的处有温泉)等附属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雀儿山垭口海拔落差,雀儿山最佳海拔(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