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截至目前,安徽共有实名志愿者13034967人,志愿队伍6万个。在这初冬的冷风中,志愿者身上的红马甲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联系采访了多名志愿者,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唤起更多的人投身于服务他人的志愿者队伍,崇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皖新闻讯 11 月 18 日 11 时,记者拨通黄国蓉的电话时,她当天上午已经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参加了 3 个小时的志愿服务。2013 年,黄国蓉成为安徽省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并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可以为六个展厅讲解的金牌讲解员……在采访中,当记者由衷为这位参与志愿服务多年的老人点赞时,黄国蓉阿姨非常谦虚:“其实我做得还很少。”
上大学期间,义务去食堂帮厨
黄国蓉,1949年10月出生。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身上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对黄国蓉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长大的黄国蓉,总是想着如何为别人做点好事。
在下放寿县期间,看到当地医疗条件比较差,20 岁的黄国蓉就利用业余时间跟一位军医学习推拿针灸技术,然后义务为当地百姓治病;上大学期间,看到厨房缺少人手,黄国蓉便经常义务到食堂去帮厨。
“那时还没有志愿者这个概念,就是很淳朴的想为别人做点事情的想法。”回忆自己多年来做志愿服务的发端,黄国蓉这样说。
发挥余热,退休后成金牌讲解员
退休后,黄国蓉决定继续发挥余热,寻找各种机会做志愿者。2013年12月的一天,黄国蓉从报纸上看到安徽省博物院在招募志愿者。自己一直从事电气专业,对博物院的志愿者工作能胜任吗?黄国蓉心里有点打鼓。在老伴和儿女的鼓励支持下,不服输的黄国蓉决定去试试。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考核,黄国蓉成为安徽省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
从一名志愿者到一名专业讲解员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文理应该是相通的。”黄国蓉开足马力,开始了向讲解员的跨界冲锋。她打破“讲解是俏姑娘帅小伙专利”的偏见,克服自己“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的劣势,分秒必争利用“缝隙”时间背诵讲解材料。那段时间,黄国蓉把材料带在手边,时常边走路边背材料,甚至连炒菜等待油沸腾的几十秒时间也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个月,黄国蓉就通过了“徽州古建筑”展厅的讲解考核。那一天,黄国蓉佩戴上讲解员证,正式成为一名接待五湖四海八方来客的专业讲解员。
黄国蓉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获得很多观众好评留言。这些正向的激励也使黄国蓉信心倍增,三个月内她撰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接下来,黄国蓉再接再厉又攻下了五个展厅的讲解词,成为了一名全院通讲志愿者。
即便这样,黄国蓉还没有停下脚步。在得知安徽地质博物馆也急需志愿者的消息后,黄国蓉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储备知识积极“应考”。
随后,黄国蓉又如愿通过了地博的严格考核,并担任了讲解组长。不仅包揽全馆六大展厅的通讲,成为首位全馆通讲志愿者,还精心培育了三十多位志愿讲解优秀人才。黄国蓉被评为“2014年安徽省博物院十佳志愿者”“2015年安徽省博物院优秀志愿者”“2015年安徽省博物院全院通讲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服务旅客,让温暖传遍千家万户
黄国蓉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其乐无穷!”2016 年,黄国蓉加入了合肥高铁南站志愿联合会。每天去高铁站服务6个小时,尽管有点累,但每次看到受助旅客开心的笑容都让黄国蓉乐在其中。
从2018年参加合肥火车站志愿服务至今,黄国蓉把车站这所川流不息的“中转站”当成了自己的岗位。为了让匆匆而过的旅客在“车站”这样陌生的环境中感到这座城市的温暖,细心的黄国蓉将合肥常用公交线路抄录下来并随身携带,以备换乘旅客不时之需;她还将合肥市长途汽车站客运路线记在胸牌上,为出行旅客提供最佳方案;雨中送伞、送客进站……对她而言早已成家常便饭。为了能给旅客精准指路,黄国蓉曾徒步考察一条条公交路线,拿小本本记下来,并将站点和沿途标志建筑皆牢记于心。
十余载志愿服务历程,黄国蓉始终如一。记者注意到,黄国蓉的微信名叫做“不忘初心”。2022年国庆期间,和共和国同龄的黄国蓉同样没有停止志愿服务的步伐,她用这样一首诗纪念自己的73岁生日:“同年同月同七三,抗疫逆行有担当。老而弥坚绽芳华,志愿奉献做红砖!”
据黄国蓉所居住社区负责人介绍,自 2014 年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起,黄国蓉累计志愿服务近 20000 小时。因为多年参与志愿服务,黄国蓉曾荣获“合肥好人”“合肥市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时学励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