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旧京图说微信公众号 | 作者 孙文晔 徐家宁
北京的寺院虽多,但能跟故宫相比的,只有号称“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让人纳闷的是,别看它就在车水马龙的西直门外、西三环边,但大部分北京人只是听说,却没进去过,不知里面别有洞天。
2022年9月16日12时,这座昔日皇家庙宇经历125年来的首次大修后,终于正式对外开放,观众可通过北京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从左至右分别是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西洋门和万佛楼。山本赞七郎1899年摄
一名僧人站在万寿寺弥勒殿前。佩克哈默摄
最后一进院子用巴洛克风格的“西洋门”与外界隔开,而这种规制的门只在圆明园出现过。据说是乾隆皇帝亲自指示,从圆明园中移植设计元素过来的成果。莫理循摄
回看老照片,这里竟是曝光率很高的景点,不仅介绍北京的画册都会提及,很多老外的私人相册里也少不了万寿寺。它怎么一度成了旅游打卡地,又怎么被逐渐遗忘了呢?
万寿寺始建于唐,原名聚瑟寺。明朝时,万历皇帝的母亲、曾经垂帘听政的李太后,担心儿子亲政后忌惮自己,就把这个小庙改成大寺,赐名万寿,意思是自己一心向佛,已无心朝政。大名鼎鼎的永乐大钟也曾迁到这里悬挂,“闻声数十里,其声时远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