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脊侧采用带书脊布的胶装方式,手感和视觉均与众不同
穿越回去的第一件事便是沟通,如果能正常沟通,那就会有很好的旅行体验,因此葛老师最先带我们认识的就是“汉字”。
汉字——当然,太早就说“汉”字,也有一点儿问题,因为在这些文字被发明的时候,还没有“汉”——什么时候产生的?现在还有点儿说不太清楚,因为不断的考古发现在挑战现成的历史观点。而没有疑问的成熟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我们来看古代的几个字吧。像“牛”字,就是牛的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犬”字,有脚、头和尾巴,就有点儿像一条狗的侧面;而“刀”字呢,就是画一把刀的样子……
不过,千万别以为殷商甲骨都是象形字,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经很成熟了,远远脱离了文字最初的阶段,按照传统的说法,象形的往往是最早的“文”。
后来在“文”的基础上衍生了好多“字”。那什么是“字”?“字”的本义就是在家生育孩子,所以“字”是一个房屋下有一个孩子。相对“文”是最初的文,“字”就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字。
随着时间向前推移,汉字造字用字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东汉的一个大学者许慎(约58—约147)还对汉字进行分析和总结,编了一本对我们意义非凡的辞典《说文解字》,为汉字的传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几千年来,汉字几经变化,很难得的延续了下来,这过程中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就是秦始皇,他提出“书同文”,统一用秦的小篆,汉承秦制,最终形成了一个“汉字共同体”,这时我们就可以正式把这些文字叫作“汉字”了。
汉字的使用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如果我们同意,思想是以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文化是依靠语言和汉字传递的,文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系统,那么,我们就会同意,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儿汉字,它在历史上长期的延续使用,肯定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胡适1928年写的《名教》,他说的“名教”,就是“崇拜写的文字的宗教,便是信仰写的字有神力、有魔力的宗教”。他说,中国一是相信“名就是魂”,二是相信“名有神力”,三是相信建立社会秩序需要“正名”。
汉字如何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最终又是如何塑造中国甚至其他国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书中读到更多故事,包括汉字流传到其他地区后经历的“去中国化”阶段、书法与诗文的关系、普通话与简化字的选择等。
阅读至此,葛老师已为我们揭开古代中国的面纱一角,古人真正的生活习俗、家国情怀、社会秩序、宗教信仰等内容即将清晰可见。
想象中的古人是什么样的?可以一拳打死镇关西,三拳打死老虎,还可以喝十八大碗酒?或者有的皇帝就是清正廉明,有的皇帝就是阴险毒辣,甚至有的皇帝还有些风流韵事?亦或者格格可以很浪漫、放肆、到处乱跑?
不,葛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想象都靠不住。
这得从古代的婚礼丧仪说起,葛老师在书中为我们阐释了如何从这些特别的仪式中理解古代中国,并列举了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各家姓氏之间的关系、当代小说《妻妾成群》中的长幼地位、各项典籍中的礼仪范式,带我们从经典故事中看传统家族、伦理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