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冠县西北处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城。这便是据说为大辽太后萧银宗所建的萧城。该城至今尚存且保存完好。城池作为历史古迹。一向为研究辽宋战史之学者所关注且引起了外国学者的研究兴趣。
萧城也叫“盔安城”,“歇马城”或“驻马城”。看上去呈正方形,每边长1300米。城墙全系土筑,层层夯实。上宽8米,下宽16米。高13米。至今虽饱阅沧桑,但仍坚固如初。“萧城晓烟”系馆陶古八景之一,谓萧城残垣断壁,映日遥望如云烟遮天。颇足以壮人志气。
有关记载说,檀渊之盟前夕,萧太后之弟萧达赖在濮阳前线为宋军所伤。此时各路宋军亦从八方纷纷汇集而至,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续见无隘可守,便退兵四百里到了冠县境内。当晚她限令20万辽兵于一夜间平地筑城,军士得令后忙用头盔从聊城城外端土往返,后来果然于一夜之间筑起了萧城。萧太后见施工迅速,便写出了“千里风催举,一夜盔安城”的诗句。并令人刻在了南城门上,从此这座可攻可守的城池便被后人唤作“盔安城”了。
时至如今,萧城为萧太后所建之说已深为业内人士所接受,但取土之说和一夜筑城之说还经不起推敲。聊城与北宋淳化三年即992年迁自今址。起初并未建城,直到西宁三年即1070年才掘土筑城并留下了环城河,后来又日益扩大,最后发展成如今烟波浩渺的东昌湖,而萧城修建时间是1002年,此时距存在挖土条件时尚距68年,因此萧城之土绝非取自聊城,至于一夜筑城之说更是无聊。萧城建筑之土都是蒸熟之沙黏土,整个工序应该十分繁杂,有的工序非许多专业工匠数日昼夜不停加班方可完成。
那么萧城之土究竟取自何方呢?这里地处黄河故道,四周平原沃野数百里,方圆50里以内没有任何深坑,大池,也基本可以排除在当地取土的可能。萧城之土到底来自何方,应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辽兵撤出后盔安城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空城。此后便被人称作萧城了,元末之后许多农户为了躲避战乱不断来此城内定居,到明朝中叶建成一村,至今已有村民数千人。
在萧城的西北部,至今还存有点将台遗址。台基高4.8米,占地亩余。也曾有村民在城墙东一米深处挖出了许多战马骨架,还在城南万人坑处发现了垒垒白骨,或许这便是当年被俘宋军将士的遗骨吧!
修建萧城后的第七年,萧太后还政于其子耶律隆绪,准备安享晚年。可惜她在当年12月初突患恶疾不几天便与世长辞,终年57岁。这位叱咤风云一生,并使辽国达到鼎盛时期的女强人去世后,他在鲁西亲自监督建造的这座盔安城并未随着他的撤兵与死去而毁于一旦,并一直保存至今。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关于萧太后及杨家将的传说,若到萧城探问千年往事。无论老幼皆能信口道来。
一座城池,一段故事,留给当地的人们一个说了千年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