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城遗址的由来,萧城遗址图片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2-12-29 19:19:37

城墙夯土近照

城建好时是1004年的秋天,而在入冬后的一次战斗中,辽军的主将、先锋、顺国王萧挞凛在澶州城下被宋军小卒张瑰用床子弩射中额头身亡。 南下受阻、主将阵亡,此时的萧绰已经有了退意,遂与宋在1005年1月进行了澶渊之盟。辽、宋成为兄弟之国,辽军退回原来的国界线,现在的雄安新区一带,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从此宋、辽两国进入了120多年的和平时期。

当年的辽、宋之战,馆陶、大名、冠县三地作为主战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比如前面所提到的萧太后的情人韩德礼,后来被赐名为韩德昌,是评书《杨家将》中头号反派人物韩昌韩延寿的原型。馆陶南部房寨、孩寨等村村名是因穆桂英生产杨金花时放孩子、藏孩子所得,宋将孟良建营寨之处现在村名就是孟良寨。大名金滩镇则是金沙滩之战所在。在萧城则有杨四郎因思念母亲余太君而偷出城去宋营“四郎探母”的故事,等等,故事太多了,不胜枚举。

当然故事则是故事,不是史实,其实就连萧城是否为萧太后时所建也存有争议,但它确实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在各地城池都逐渐消失的今天,还能保存这么较为完整,是值得欣慰的。正如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它的评价“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

萧城遗址的由来,萧城遗址图片(9)

民国间老地图所示萧城

去年笔者前去萧城游玩,发现萧城遗址修复已经启动。在城墙西部已经有了施工机械在工作着,点将台附近地面也进行了平整作业,期待着萧城修复完毕的样子。但是笔者不建议将整个城墙都加高加固,可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修复如初,供人观赏游玩,其他的地方还是保持原样为好,最多加上栏杆和防护网防止百姓、游客的进一步破坏,毕竟这也是一种历史感,不是吗?

或许有人问,辽代之后的金代,县城北迁,为什么不搬到离北馆陶近在咫尺的萧城呢,辽金之间的时间很近,相信萧城比较完整吧,这样不是节省费用吗。有三点萧城不适合做县城:

第一就是需要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搬县城,这应该和后世1955年把县城再次南迁到南馆陶的道理一样,就是把守或者叫利用交通要道。金代是往大运河靠近,当时的大运河在馆陶县寿山寺附近经过,而不是现在的河道,将近10里的距离有些远了,萧城离运河也有8里之遥,所以只能选择更靠近运河的北馆陶了,后世再次搬迁,到南馆陶为的是靠近邯聊公路,这一点不再赘述。第二个就是要看功能,萧城是按照屯兵之所打造的,规划格局不太适合作为一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地的。第三点和第二点差不多,是因为萧城太大了,筑城时是按10多万大军的容量打造的,而古代一个县的县城能有多少人,过万就很难说。这么大一个城,管理、维护都成大问题。所以,萧城是不适合做县城的。

不过,也幸亏没把萧城做县城,才能把它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如果萧城做了县城,因为城建的需要、打仗的需要以及后世的拆城运动等等,估计它也会“在劫难逃”的。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