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十八号最新消息,中星18号事件真相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2-22 15:52:02

发射火箭运载卫星

运载火箭也好,卫星也好;都是目前人类所研制的结构最复杂,而工作环境最恶劣的机器。比如卫星在发射时会有整流罩的保护,但也要承受发射时的震动和加速度。

同时外太空是真空状态,卫星不但要忍受极其严酷的日光和宇宙射线,还要遭遇高速运动的宇宙尘埃和航天器的碎片。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人类发射卫星的成本还是过于昂贵,长征火箭每发射1千克物体需要6000美元的成本。这样一来所有的卫星都必须被要求重量轻又功能强大,这就对每个部件的设计和安装都提出了苛刻要求。

于是出于对重量的极端敏感,每一个卫星元器件都尽可能造得很小,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之后又如沙丁鱼一样密集塞到卫星壳子里,在遭遇强烈震动时没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中星十八号最新消息,中星18号事件真相(13)

外太空

即使在发射之前工作人员已经尽最大努力地进行检查,仍然不能保证100%不发生遗漏和错误。

由于火箭和卫星都过于昂贵,不可能进行大量发射来试错。所以各国航天人员都只能尽可能在地面模拟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对于卫星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进行冗余设计。

但是受制于卫星的尺寸备份机构很少,也难保其不会同时失效。

中星十八号最新消息,中星18号事件真相(14)

火箭

待未来新技术应用,中星18号的悲剧才能避免

到目前为止中国航天整体成就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射的载人飞船和空间站全部100%成功。

或者说我国是唯一一个,没有让航天员付出生命代价的航天大国。

单从这一点就完全可以看出我国航天人工作者的精益求精,和我国目前航天技术的先进与成熟。但卫星过于昂贵,出现十几亿元的天价损失实在令人心疼。

要想降低卫星发生事故概率,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就要降低卫星内部的复杂程度,毕竟多一个零件就会多一个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这样就需要我国相关电子产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实现用更少的元器件和更简单的控制逻辑实现目前电子元件的功能。

中星十八号最新消息,中星18号事件真相(15)

中国航天

另外一点就是降低卫星的发射成本。这个看似和卫星寿命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却休戚相关。

卫星之所以内部过于复杂,就因其对重量要求极其苛刻。而通过研制重复利用的火箭降低发射卫星的成本,那么反过来卫星相关的科研人员就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放大。

这样也就降低了卫星内部元器件为控制重量而付出的安全性代价,从而大幅度提高卫星整体的可靠性。

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对发射后的卫星进行太空维修。许多人都还记得当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功能非常强大,不但能运送七名宇航员上太空还可以发射或维修卫星。

中星十八号最新消息,中星18号事件真相(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