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寺石窟,坐落在平顺县杏城镇北泉村东,林虑山(属太行山脉)巅一处天然石凹里。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7年),明弘治——万历年间(1506--1620年)进行扩建。石窟依崖设置,自东向西长条形平面布局,一进七院,占地面积2000余平米。现存大小石窟17个,雕像281尊,浮雕像1200余尊,雕像高0.33--3米,浮雕像高15--20厘米。最大石窟水陆殿,面积约100平方米,窟内地面凿为池沼,沼上架“田”字石桥,佛台和藻井四周立雕像石佛30余尊,浮雕壁画79幅。寺院内有关帝殿、钟鼓楼、丈八佛殿、延寿殿、聚仙楼等木构建筑20余间。附属文物有明清碑碣40余通、佛塔47座。金灯寺石窟为全国最大的明代石窟群,规模宏大,雕造精美,是中国石窟艺术上的尾声华章之作。
石窟中的佛、菩萨、金刚、天王、罗汉等造像均以佛教人物为主,形体秀美,装饰富丽,承唐、宋圆润风格之遗风,独具明代俊俏娴静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1965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陆殿为金灯寺单体最大的石窟,面积约100平方米,上置平顶,下面池沼晶莹,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清澈见底。沼上凿有田字石堤桥。外檐门窗俱备,檐头勾滴齐全。仿木构三间殿堂,门前阶级五步,可踏入窟内。窟内分为内、外阵,前部左右各立一根八角石柱;后部由上通窟顶的大背屏区割,使窟内形成了面阔进深皆三间的布局,八角柱下施以覆莲式柱础,柱头以上均以上仿木构雕出平板枋、额枋及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其上与窟顶连接。背屏就原岩体凿成,前坐横三世佛像,外阵除前壁无雕饰外,绝大部分是“水陆殿”浮雕,皆为减地平钑,雕工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