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张图”系统谋划
区委主要领导带头扛牢抓改革“第一责任”,精准对标中央和省、市部署,紧密结合油地共驻、城乡结合等区域发展实际,深入论证确定6大领域、176项改革任务、34个攻坚项目,有效实现上下衔接有机统一、改革攻坚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同向发力。坚持“像抓项目一样抓改革”,优化“1项改革任务 1名区领导 1个牵头单位 1批配合单位”的协同攻坚体系,率先建立全面深化改革日常量化考核机制,健全“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述职、后进表态”的全程督办链条,建立“课题谋划、项目打造、经验推广、制度固化”的成果培育梯队,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目前,累计出台制度创新成果39项,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3项、省级试点10项,20余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以改革开放集成发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建立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九大产业“链长制 园长制 班长制”工作体系,推进产业链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双招双引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准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7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7个,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高端石油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东营区获评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先进县区。
围绕打造开放高地,放大龙工场(东营)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辐射效应,探索构建一站式“外贸管家”服务体系,上半年,全区进出口增长96.6%,实际利用外资是去年同期的2.49倍。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首创市场主体“电子地图”,梳理一窗受理事项157项,创新实行容缺审批备案督察制度,与省内外70余个地区签订跨地区通办协议,企业开办半个工作日办结,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市场主体6818家,进入全省县区营商环境评价第一序列。
以重点改革提速提效冲破高质量发展之羁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建设用地692.75亩,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
●放大“两区一走廊”创新载体集聚效应,推动物探院、工程院、钻井院等3个油田二级院所整体搬迁并完成用地选址,7家“四不像”新型科研机构入驻东营科教园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和石油大学研究生院9月份将正式招生,油城创新走廊“双创”楼宇综合税收达千万元以上。
●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七信”评价平台,推动人才身价资本化、股权化,年内完成人才(团队)“身价”融资1000万元以上。
●深化企业“双百工程”和“六个一批”行动,新增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数量均列各县区第一。
●推动企业加快对接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达到19家,海科新源、胜利监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以改革成色更足释放更多发展红利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谋划实施一批“微改革”项目,让群众拥有更多改革获得感。
★医保领域:针对基层门诊慢性病群众进城看病“太费事”难题,在全省首推鉴定、就诊、取药、报销等全链条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向镇村延伸改革,系统性破除了“医保红利”梗阻,“15分钟便捷就医”“1元钱看病”走进现实,并建成全系列省级标准化服务体系。
★教育领域:为打破油地校“三方四国”办教育局面,全域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33所城乡中小学校全部纳入15个教育集团一体化管理,让适龄青少年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
★养老领域:积极响应社会老龄化新需求,探索构建嵌入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成社区智慧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站7个,辐射周边2.4万名老年人,经验做法被省卫生健康委发文推广。
改革典型案例之一
东营区打造
“全程分流 柔性引导 造血反哺”
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新模式
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贯通、居民习惯难改变、后期运行成本高等行业难题,东营区以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打造“全程分流 柔性引导 造血反哺”的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新模式。今年4月9日,作为10个受邀城市之一,在全国2021垃圾分类(广州)高峰论坛上作典型发言。
01
贯通环卫一体、两网融合的全程分流体系
针对以往垃圾分类中普遍存在的“前分后混”“混收混运”“一烧了之”等问题,创新提出“绿色小屋 城乡环卫 两网融合”的国企一体化运营方案,全链条贯通了垃圾分类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