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萱
呼和浩特西北有一处典雅幽静、豪华威严的清代宫廷式群体建筑,这便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女儿——和硕恪靖公主下嫁清代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之孙敦多布多尔济婚后曾经居住过的府第。
康熙在位期间,发生了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叛乱的事件。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兵掠侵喀尔喀,喀尔喀部大败,连地盘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对土谢图汗给予了很多关心,发送归化城的仓米让他们食用,又遣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口就食。这些措施在喀尔喀部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到康熙三十年,就出现了“喀尔喀部全部内附”的局面。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御驾亲征噶尔丹,喀尔喀部要求“从征效力”。再过一年,即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就将自己的女儿恪靖公主赐嫁敦多布多尔济。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部以后,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保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安定,这和公主下嫁,满蒙联姻有很大的关系。正如《公主府志》所说:“内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为康熙第六女,排行四公主, 和硕是等级标志,恪即敬,靖为安,意思是谨敬安定,柔德四方。据相关史料记载,固伦恪靖公主从小聪慧过人,贤淑达礼,爱好书法,深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固伦恪靖公主肩负“绥靖藩服”的和亲使命,乘坐蓝色八抬大轿向塞外进发,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漠南归化城的清水河,并先后在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和王桂窑乡岔河口暂居。后率领随员来到清水河县县城修建了宫邸以及花园,并在清水河县居住生活了八年。而1727年清水河县人民为公主所立的《四皇姑德政碑》写到,“我公主留心民膜,着意农桑,其立心也公,其立政也明,其立法也猛且宽,恩泽普及万姓……”这也说明公主在清水河县民众心中的地位。
公主下嫁后,本应回到库伦的王府中去,但由于噶尔丹的残余兵力尚有力量,漠北烽烟还未熄灭,康熙帝不放心,于是赐公主住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据《公主府志》记载,公主曾三次迁居,第一次在清水河县,第二次在归化城的扎达盖河北岸。由于当时归化城已相当繁华,公主留恋归化城,不愿意北归库伦,于是就在归化城北大兴土木,修建了这座颇具气派的公主府。
公主府建于1706年,有“西出京城第一府”之称,是我国目前所知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公主府建筑群。公主府占地面积300余亩,其中屋宇建筑面积15亩,仿御花园格局建造。中轴线东西两侧严格对称。府第是四进六院的格局,院落由南向北分组排列,府门正南建一宽阔的青砖包蕊大照壁,照壁与府门间为一大片平坦的广场,府门前立一对汉白玉雕石狮。府门为三开大门,东西各有一便门,可入东西二跨院。进入府门后,便是前殿,正面前殿三间,据说是用来存放公主大轿的。殿前东西各有隔墙一道,中开月门,通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两个跨院各有正房五间,系府内办事人员所居。通过前殿,进入第二进院,正面是五间大殿,合称“过殿”。中间可通第三进院,两侧各有殿堂两间,过殿前是一方正的院落,东、西各有对称的厢房。过殿的东西墙外又各建有配房三间,又开成了两个东西对称的小院落。通过“过殿”就步入了第三进院。这里的特点不是雄伟而是小巧,正中是风格独特的垂花门,垂花门两侧连着“蜈蚣墙”,墙的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满月门”,过门即可通向后花园。这第三进院,与殿宇矗立的院落相比,显得玲珑、幽静,富有诗情画意。过垂花门,别有一番天地:古树参天,高高的白石基座上巍然一座高脊飞檐大殿,登上层层石阶进入殿门,殿内有八根大圆柱,正中高悬康熙帝御笔亲书“萧娴礼范”匾额。此匾是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凯旋回朝时,在公主府小住时亲笔题写的。同时康熙还题写了“静宜堂”匾额,悬挂于府内。公主府东半部为花园,有假山、鱼湖、湖心亭等。最西北还有白塔一座,高约十余米。基座为洁白的大理石,墙体均为水磨青砖,柁檩一律是四棱方木,屋顶上饰有五脊六兽。据说殿宇基地是掘地三尺,回填白灰、沙子、粘土拌合的三合土,用人工夯实,所以历经300多年,仍纹丝不动。
这座公主府第殿宇重重、巍峨壮观,建筑精雕细琢,工艺精湛,既反映了中华建筑的风格又反映了清初各族工匠的高超技术,被人们称为是塞外古老建筑的瑰宝。
公主府建成后周围才有府兴营村和小府村等村庄,这些村庄大都是公主府府丁和杂役等人居住,这也说明公主府人多势众。
公主府建成后, 康熙帝多次在公主府居住。据史料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巡视塞外诸部,包括皇太子在内的七位皇子陪驾。他们由围场一路西行,在围猎途中,恪靖公主和夫婿前往迎驾。第二天,康熙一行便驻跸在公主府。康熙很想念女儿,多年不见,相见时其乐融融,公主与诸皇子相会,其盛况也可想而知。
公主去世后葬于库伦,即现在的蒙古国乌兰巴托的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