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T4航站楼承接了T3航站楼近一半的客流。从此,厦门机场正式进入“双楼运行”模式。(记者 王协云 摄)
台海网12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20世纪80年代,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彼时的特区,四面环海、交通闭塞,如何乘上高速发展的东风?敢为人先的特区人敢想敢干:建自己的机场!1983年10月22日,机场正式通航,它是我国首个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
40年光阴似箭、沧海桑田。如今的厦门,正向“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目标迈进。作为对外交往的门户,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与经济特区比翼齐飞——客货业务高速增长,航线通航全球125个城市,曾经的黄沙荒地,已成为特区人沟通八方、连接世界的“海西之窗”。正因如此,“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活动开展以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厦门机场”)成了人们推荐的高频选项。
●1983年10月22日 厦门机场正式通航
21个月建成 彰显“特区速度”
T1航站楼
1983年10月建成,面积6300平方米,后因规划调整拆除。
T2航站楼
1993年10月建成投用,作为T1航站楼的补充,定位为短期过渡。经改造后,2012年成为T3航站楼国内区域。
改革开放初期,假如说“四个特区里,厦门最需要机场”,没有多少人会反对。当时,厦门的对外交通不甚通畅,在“八山一水”环绕下,开车多是崎岖山路,乘火车进福建、再到厦门,需要在崇山峻岭中兜兜转转超过一天。这让想来投资的客商望而却步。
“没有机场,谁会来厦门?”1982年,厦门机场建设正式上马,全国各地的建设队伍奔赴高崎海边,总人数超过一万人,他们即将要创造的,是21个月建成一座机场的“特区速度”。
通过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超常规做法,不到3个月时间,厦门机场便完成建设施工设计图纸;修建过程中,没有食堂,施工人员在修建处搭伙吃饭,放下碗就接着干活;没有专门的休息室,蚊子太多,大家干脆就在工地中间搭起蚊帐睡觉,起身就能继续工作……
1983年10月,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在黄土漫天、坑洼不平的废旧机场原址上,一个拥有2150米长跑道、2.4万平方米停机坪、6300平方米航站楼的新机场建成了。而在当时,发达国家建设一座标准机场至少也要耗时三年。
为了缓解客流压力,作为对T1航站楼的补充,厦门机场T2航站楼于1993年10月建成投用。T2从建设之初就被定位为短期过渡。为了长远发展,在T2投用的同时,T3航站楼的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1996年11月8日 二期改扩建完成
1亿元资金撬动22亿元扩建项目
T3航站楼
1996年11月8日投用,当时是国内机场的标杆。外观为白色燕尾脊,呼应闽南大厝的意象;层层阶梯状结构配合透视的窗口,整体更显灵动。
特区的发展速度总是“令人想不到”,1989年,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第6,刚通航6年就迎来饱和,最初建设的航站楼在大客流下捉襟见肘,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势在必行。
二期机场要建多大?经过多轮讨论,航站楼扩建计划规模从2万平方米增加到8.6万平方米,但大家还是觉得不够用。“当时旅客量年增速达到48%,规模一定要适度超前,最后拍板的规模是12.9万平方米。”曾任厦门机场副总的王泽源回忆说。
这也给厦门机场带来了一场“硬仗”。1992年,当时的航空港以1亿多元的资产自筹资金启动22亿元工程的扩建,1996年还贷高峰期时每天的利息就高达50万元、公司账面最低时仅剩200多万元,全员上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想尽各种融资办法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并用多元化经营成功偿还巨额贷款。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1996年11月8日T3航站楼正式投用,配套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流程设计和最好的设备。可以说,扩建后的厦门机场就是国内机场的标杆。”王泽源自豪地说。
T3航站楼建成后,厦门机场的发展可谓扶摇直上,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2014年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
●2014年12月 T4航站楼建成
厦门机场开启“双楼运行”模式
T4航站楼
2014年12月建成,外观延续了闽南大厝风格,但又融入了白鹭展翅的意象,马鞍形的双曲效果,与闽南建筑的起翘屋顶十分类似。
高速增长的客流量,推动厦门机场再次扩建。2006年,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新航站楼、园林广场停车楼建设项目、停机坪改扩建工程等。
2011年,航站楼配套设施园林广场停车楼建设项目率先完工。其建设1075个车位、搭配世界先进的车流疏导模式,有效解决了机场及周边片区“停车难”问题。
而新建的重磅项目T4航站楼,位于T3航站楼的东侧。“有面子同样有里子”,T4航站楼主楼一楼是到达层,二楼是出发层,为了实现上下机客流分离,指廊使用了“剪刀式”登机桥,上下飞机的旅客“各行其道”,提高了航站楼的运行效率。
T4航站楼于2014年12月建成,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1000万人次至1200万人次,建成后全部用于国内旅客进出港并承接了T3航站楼近一半的客流,从此,厦门机场正式进入“双楼运行”模式。
【链接】
T1-T4航站楼“前世今生”
1983年10月22日,厦门机场正式通航,T1航站楼同期启用。
作为T1航站楼的补充,厦门机场建设T2航站楼。T2航站楼于1993年10月建成投用。
1996年11月8日,厦门机场二期改扩建完成,T3航站楼启用,该航站楼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航站楼。同期,T1、T2航站楼停止使用。后为提高厦门机场的保障能力,缓解T3航站楼超负荷的运行状况,T2航站楼经改造后于2012年5月5日投入使用,作为T3航站楼国内区域。T1航站楼因规划调整拆除。
2011年10月22日,T4航站楼奠基,于2014年12月28日正式启用,厦门机场开启“双楼运行”新模式。
2021年10月23日,厦门机场国际/港澳台到达第二通道正式启用。第二通道是厦门市疫情防控“外防输入”主要项目之一,位于原厦门机场T2航站楼,是独立于国内进出港旅客及国际出港旅客的全封闭式入境专用通道,主要承担厦门机场国际/港澳台入境航班及旅客的保障任务。
(文/图 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乔晓溦(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