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
横批——感谢老杨。
这是当年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广泛流传的一幅对联。
当年县委宣传部的一个秀才送给村民杨志发的春联,诉说了杨志发和其他几个杨姓村民打井过程中,发现兵马俑的故事。
1974年的3月29日,陕西干旱缺水,西杨村农民杨志发带队挖井。挖到地下3米深时,突然,一个“黑瓦人”的头——当地人称“瓦盆爷”露出土面。
挖出“瓦盆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村民纷纷围观,公社一位干部到现场并制止了继续挖井,他说,挖出来的物件可能是文物。
县文化馆赵康民教授赶到现场,将陶俑人头小心翼翼包裹起来,并且要求大伙务必认真查找到每一块挖出来的碎片。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没黑没白的修复这些陶片,用胶水按照原来的茬口粘接。
一名记者回乡探亲,采访赵康民后,将写好的《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报告,递交《人民日报》编辑部。
由此,引发中央到地方深切的关注。
据说,杨志发送交相关出土的物件后,县文化馆馆长奖励了他30元钱,老实厚道的杨志发没有私自留下,把30元钱交给了生产队,最终生产队奖励参与打井的村民每人4个公分(也有说是5个公分),当时的一个公分秋后能兑换0.18元。
挖井发现陶俑的地方,就在骊山北麓,距秦始皇陵1.5公里。
1974年7月,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和临潼县文化馆三家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
一号坑开始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