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天依在b站好火,洛天依b站直播带货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5-02 17:12:49

洛天依在b站好火,洛天依b站直播带货(5)

如何看待虚拟角色?

人们因想象而与虚拟角色产生关系,最终达到沉浸的体验。如同70后、80后是电视媒体培养起来的一代,90后、00后在游戏、网络、科技等虚拟环境下成长,异次元审美越来越丰富,虚拟偶像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但是超现实的界限在哪里?一味地仿真吗?

我们在讨论虚拟角色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分两类角色:一类是异次元人形角色,如洛天依、柳夜熙等,他们的设计以人类为主要基调;另一类是非人型角色,如漫威系列的格鲁特、神奇宝贝中的皮卡丘、数码宝贝中的亚古兽等,他们的设计多以动物为主要基调。目前大部分虚拟角色以真实性和细节化为主要趋势,但这两种虚拟角色的设计有些差异。

非人形角色则只要多一点真实人类的动作、表情或者其他细节,这个角色就多一分可信度。例如:皮卡丘是个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角色,但是它会有很多小孩子的动作细节,配合其超现实的形象,形成“萌”态的虚拟角色。甚至异次元人形角色的仿真在表层和局部可以做到越来越逼真。但受众对它们的亲和力并不一味地随着仿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当仿真程度到达一个较高的临界点,人们反而会对其产生排斥、恐惧、困惑等负面心理。尽管视觉上逼真,但只要缺一丝真实人类的气质、表情或举止,角色就少一分真实性。

“萌”态设计产生想象。“萌”作为文字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典籍,意为事物的开始和发端。近年来在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下,“萌”字作形容词时逐渐多了“可爱、迷恋”的意味,特别是在都市文化生产中指漫画式的、低龄化、超越现实的设计与行为模仿等。“萌”态形象的刻画强化了受众对于虚拟角色的情感认同,激发受众在想象中建构虚拟角色的叙事和情境。当然观众不可能仅从视觉上对超现实拟像产生想象,洛天依如果只是一个形象,会唱几首歌曲是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粉丝的。虚拟偶像的形象、性格和叙事往往以“萌”态为主,洛天依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和现实人类一样拥有星座、身高、年龄、生日,还有擅长的音域和节奏。她初来到人类世界时从飞行器里掉下来砸中了人类的少女,性格有些内向。洛天依的粉丝对这些深信不疑,并产生共情。这种虚中有实的设计会极大程度上引发受众对角色的情感认同,虚拟角色的情感隐喻最终还是要落到观众本身。

随着90后逐渐步入成年,数字原住民群体在网民中成为主体。数字原住民凭借对虚拟世界天生的敏感度,在影视动漫、游戏角色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个人志趣,这也是虚拟角色叙事强大的受众情感基础。

然而,受众只是出于对“萌”态形象的兴趣而成为粉丝去追捧虚拟角色的吗?显然并不完全是。“萌”态的虚拟角色为受众保留了想象的空间,出品方甚至将虚拟角色的人物设定和作品剪辑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受众,而这个过程恰恰又是受众满足自身审美喜好的过程。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盛行的当下,活跃在赛博空间的芸芸众生肆无忌惮地消解着精英文明,试图在虚拟世界的寸土之中标新立异、解构经典。四肢纤细、五官张扬的“萌”化形象让受众产生了一种避世感,他们借着“萌”态的虚拟角色在现实生活的高压下尝试给疲惫的心灵寻觅颇具安全感的归属,以此来慰藉孤独的灵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萌”态形象折射出的是受众的精神状况和情感状态。虚拟角色除了充分满足受众对完美形象的幻想、展现“青春乌托邦色彩”外,也是一种对时代思潮的反映,更能对引导大众意识形态起到积极作用。

跨次元交互产生想象。除了激发受众审美和情感外,受众与虚拟角色之间、受众个体之间交互也激发了他们与虚拟世界的共情。虚拟角色与受众的互动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协商而在不同的次元中形成了互动和情感勾连。虚拟角色基于互联网在指定视频网站平台进行视频投稿,受众观看后给予相应的反馈和评论。以中国本土化的虚拟歌手洛天依为例,截至2021年12月18日,洛天依在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的粉丝量达259.7万,共有官方视频投稿60部。受众除了通过对视频投稿进行点赞、转发、评论、收藏等较为常见的方式与洛天依进行互动外,大量评论弹幕像密集的子弹在屏幕上飘过并产生实时交流假象,也是最具特色、最为熟知的交互方式之一。

伴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虚拟角色化身成为虚拟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受众产生直接的交互,其中带来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是虚拟偶像的视频投稿所不能比拟的。2017年,在《明日之子(第一季)》节目中,虚拟歌手荷兹与真人歌手站在了同一舞台上,共同接受节目评委的点评。他按照选秀规则与真人歌手进行比拼,姑且不讨论荷兹因节目而引来的争议和舆论,如此直接的互动方式着实让观众对虚拟角色的人格化程度和真实程度赞叹不已。如今,随着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出现在社交网站和社交APP中,他们和真人主播一样地与受众交流,除形象上的差异,在角色人设、言语沟通、直播风格等方面与真人主播的定位无二。

一方面,为扩大部分虚拟角色的影响力,出品方会将虚拟角色的二维或三维模型公之于众,受众可通过想象对虚拟角色的模型进行二次创作。他们对虚拟角色的人物设定、动作风格、口语偏好等进行视频剪辑、加工。受众创作过程中会把对虚拟角色的情感融入到内容中,这无疑让受众与虚拟角色的交互多了意识上的沟通。另一方面,进行角色扮演也是受众与虚拟角色的一种跨次元交互形式,其背后的粉丝社群也让交互变得多元,他们对于虚拟角色的关注绝不仅限于某一个。

洛天依在b站好火,洛天依b站直播带货(6)

一支视频,时长128秒,涨粉450万,虚拟偶像“柳夜熙”一夜成名

洛天依在b站好火,洛天依b站直播带货(7)

虚拟角色带来沉浸感知

受众通过视听模式与虚拟角色进行交互,“想象”激发受众身体的感知,从身体的内观再到身体元素的调动,最终触发沉浸,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受众从“离身”到“具身”的过程。

例如柳夜熙的定位是来自元宇宙的虚拟美妆达人,相较于真人美妆达人,不难发现,柳夜熙所发布的视频并未按照真人美妆达人简单录制妆容教学或者化妆品推荐的创作手法去编排,反而另辟蹊径,通过剧情、交互、特写等手法丰富视频的可看性,而这恰恰给受众构建了想象的情境场。当受众观看柳夜熙视频时,意识会不由自主的跟随其中的场景转换而集中,想象也因剧情和人物角色的纠缠而丰富,此刻受众的身体伴着虚拟角色的进展而逐渐“离身”,沉浸于视频中搭建的故事场景,并试图融入其中。当视频结束后,受众从想象中抽离出来,但美妆主题和仿妆视频的传播又形成携带身体或进入他者身体等不同方式的在场,虚拟的柳夜熙带动的现实情绪和审美又让受众沉浸其中,这也正是虚拟角色带给受众想象而形成的“具身”感知。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并非完全的“镜像”,在广阔无垠的虚拟世界中,特别是在虚拟现实(简称VR)或增强现实(简称AR)等技术的应用下,虚拟角色在受众具身交互时也反过来影响受众的想象力,受众想象的空间进一步被拓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逐渐将现实的、虚构的物质融合,将一切曾经存续于人类脑海中的想象化为眼前拟像的真实,并且逐步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维度。VR/AR、裸眼3D正把人类带入一个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自我沉浸的世界中,脱胎于人类想象而打造的虚拟角色也成为了带领人类进入赛博空间的先锋。

VR/AR技术拉近了受众与虚拟角色的审视距离,伴随着情感的注入,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沉浸感知,受众凭借对虚拟角色的想象,令自身的情感表达在虚拟和现实中交叠游走,令真实虚拟化,虚拟真实化,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而沉浸于自设的空间中。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人类的“第四堵墙”,在赛博空间中,人们短暂逃离了他人的窥视,摆脱了依附在物理存在上的互动。人们肆意表达着自我的强烈愿望,彰显着独立个体的性格取向,这个过程似乎也在促使人类重新思考人性、身体。未来,随着媒介技术的愈渐成熟和革新,彼时的人类对于虚拟角色的共情可能不仅仅寄托在“萌”态的形象和感官的交互中,还会沉浸在虚拟世界的自我镜像里,描摹着另一个虚拟的“自己”。

虚拟角色目前的主战场还是游戏和视频领域,未来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是否会在其他应用场景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呢?例如虚拟偶像在文化旅游产业运用便极富可能性。当下文旅产业中“沉浸”也是最时髦的用词,其沉浸性的体现仅在于当地景点与人文故事结合、设立模型或扮演小情景剧,迫使游客/观众沉浸于自然风光或历史古迹中,但这种沉浸如隔靴搔痒,不可能真正激发游客/观众的沉浸感知。如果虚拟角色结合VR/AR设施与历史古迹等产生新的维度的虚实交互,受众具身体验也许会更沉浸,更易获得身体/意识层面的多重满足。

本文来源:人民论坛网,选自《人民论坛》杂志,原标题为《想象的无界:虚拟角色与受众沉浸》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沉浸式全息影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沈嘉熠,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温凯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信编辑:王远

洛天依在b站好火,洛天依b站直播带货(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