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公园示意图,丛台公园历史背景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5-17 06:02:54

武灵丛台景观坐落于丛台公园内。丛台公园因有武灵丛台而得名。占地面积达360余亩。公园的正门为明清式建筑风格。正面“丛台公园”四字为郭沫若所书。丛台公园与苏州虎丘山、扬州瘦西湖齐名,园内主要古迹名胜有武灵丛台、七贤祠、邯郸碑林和望诸榭等。

武灵丛台位于丛台公园的中心处,为园内的主体建筑,亦是邯郸古城的象征。 据唐代学者颜师古《汉书注》称:因 “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根据丛台遗物和内部夯土层考证,丛台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所建。建台的目的则是为了赵武灵王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

丛台公园示意图,丛台公园历史背景(1)

丛台公园示意图,丛台公园历史背景(2)

丛台公园示意图,丛台公园历史背景(3)

史载,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名扬列国。古人曾用“传闻宫苑似蓬莱,丛台高耸云霄外。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出丛台的壮观。

2000多年来,丛台历经兴衰枯荣。秦代末年,秦国大将章邯兵破邯郸,夷平城廓;到了汉代,邯郸由于成为诸侯王国——(汉)赵王的宫城,丛台被辟为赵王的宫苑。三国魏邯郸人刘邵作《赵都赋》中云:“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宋时丛台衰败为废墟。明代以来,丛台曾多次改修重建,较之原建筑有了很大的变化。据《邯郸县志》记载,仅明代中叶至中华民国短短四百多年中,就对丛台修建了十多次。

现存的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占地3500平方米,高27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前有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赵武灵丛台遗址碑。碑阳镌刻“赵武灵丛台遗址”七个楷书大字。

沿丛台南门拾阶而上,甬道右侧壁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字石刻,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国民第二军军长胡景翼所书。沿台阶至平台处,一碑赫然耸立,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61年9月游丛台时所创七律诗。在石碑阴面刻有“武灵丛台”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冀南书法名人李鹤亭所书。

丛台公园示意图,丛台公园历史背景(4)

自丛台北侧拾级而上,古气氤氲,苍松翠柏侧立两旁,一块块青砖如竹简串起沧桑历史,一级级台阶似血脉贯通古今纵横。沿台阶而上高处平台上,是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1750年)路过邯郸,登临丛台时留下的御题诗碑。碑的正面镌刻有七律《登丛台》。碑阴面镌刻有乾隆的诗文《邯郸行》。丛台的中层,距地表7米,平面东西长59米,南北宽80米,其中向南突出40米,宽10米。据专家考证为明代城墙残段。台面有武灵馆、回澜亭,经据胜亭可登丛台最高层。1959年6月2日,*总理视察邯郸时也曾登上丛台。

编审|杨富中 责任编辑|王拯 编辑|石磊 摘自2015年版《邯郸市志》,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