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大规模修高铁了,有必要修那么多高铁吗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0-28 16:05:16

众所周知,中国的基础建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基建狂魔”的称号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而在基建领域,中国高铁又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部分,早在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就已经达到了3.5万千米,成为了世界高铁总里程最长的国家,排名世界第一。2021年底,随着中国京港安庆至九江段高铁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总运营里程已经突破了4万公里,长度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

中国在高铁建设上的发展和突破,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如今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20年前的中国还在为解决10多亿人口的流动问题而犯愁,而2022年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高铁世界第一的国家。这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肉眼可见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高铁也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闪亮的名片。同时,中国也并没有止步不前,在最新的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制定了新的目标,纲要中明确表示,到2035年中国要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全国铁路网要达到20万公里左右,中高铁路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为什么不大规模修高铁了,有必要修那么多高铁吗(1)

可以看到,中国将要在铁路发展上更上一层楼,实现现代化铁路强国,人们未来的出行也会更加快速便捷。但在如此大规模地快速发展之下,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正视,那就是中国高铁从建设至今从未盈利过,每天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就拿2020年举例,2020年上半年中国铁路集团的数据显示,半年的净利润亏损就高达955亿元,高铁总负债更是达到了55700亿元。国内就有不少媒体担心,认为高铁负债过高,要警惕高铁建设后的巨大债务风险。为什么高铁亏损如此之大,中国还要不断建设?为什么中国14亿人口,并且每年人口流动性巨大,中国高铁仍然年年亏损?

可能如果不说,不少人都会认为高铁是吸金利器,之前就有人计算过,中国京沪高铁三天就能赚大约1亿元,辐射到中国的所有高铁线路上,怎么说高铁也应该是国家收入的大头。但实际上这些收入并不足以弥补大多数线路的亏损。实际上除了日本这样的高铁强国,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铁路建设都已经逐渐放缓,甚至很多年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并且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的所有铁路都是国营客运铁路。很多国家政府负担不起铁路的高昂成本,只能将铁路转为私有。

为什么不大规模修高铁了,有必要修那么多高铁吗(2)

首先,我们弄清楚一个问题,高铁是发达国家的配套设施,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已经成为了铁路里程世界第一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独特的国情导致的。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中国特有的春运人口流动高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出行普遍是坐动车和高铁,这就突出一个优雅从容,不急不忙地从高铁站走到列车,然后坐在舒适的座位上,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你甚至感觉不到抖动,哪怕是我们常说的绿皮火车,环境和乘坐都比原来要好上不少。

而在40年前,中国铁路的差距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在1978年中国能够正常使用的线路中仍有五分之四用的是蒸汽线路,就是那种一边行驶一边冒烟柱的列车,当时的中国10000辆火车,有8000台是蒸汽机车。现在回过头看40年前的中国铁路,就是一个感觉不真实,好像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不在一个时间线上,有多夸张呢?当时中国的平均运行速度只有40公里每小时,这还是跑起来后的速度,刚开始启动时速更是只有20多公里,到了2000年了新世纪,中国铁路的速度也只提高到了50公里每小时,而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新干线的时速已经可以达到210公里,注意这还是新世纪的中国铁路与上世纪的日本新干线的对比,这一对比就显得非常魔幻。当然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铁路是发达国家的配套设施,发展中国家的铁路建设普遍都十分落后。

但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建设铁路。中国国内铁路压力最大的时候,里程数仅占世界铁路营业里程的6%,但却要承载世界铁路25%的运输量,更别提中国的特色文化春运了。这是什么概念,上世纪90年代的春运,一节车厢最多要塞300多人,列车员会在检查旅客安全后把车厢铁门锁死,生怕因为过于拥挤有乘客被甩出去。当时有一年春运,广州客运站涌入了200万人,算下来火车站每平方米上都要站8个人,客运员每天都要引导十几万旅客排队上车,人群拥挤到许多客运员的鞋子被踩变形,袜子和血肉模糊的脚都粘在了一起,然后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将旅客全部送走,完成任务。这就是当年中国铁路的真实情况,哪怕到了今天,春运依然是十分的拥挤,把这种人口流量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铁路系统都要全面崩溃。

为什么不大规模修高铁了,有必要修那么多高铁吗(3)

所以,中国是在特殊的国情之下成为了世界铁路里程第一的国家。那既然如此大的客运量,中国铁路为何还会年年亏损,负债接近6万亿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名词,政策性亏损。这是因执行国家政策规定而产生的亏损,简单点说就是国家不让铁路赚钱,因为客运是关乎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目的就是给民众带来便利,这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带来民众的一项福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铁路是国家运营的,也就是说在中国铁路市场是被国家垄断的,想要赚钱很简单,趋利避害就是了,在一开始就提高票价,将人均票价拉到能够平衡支出甚至盈利不难。但是国家就是要提供民众的便捷出行,从最新的规划纲要我们就能看出,中国要实现的是铁路的全覆盖,要让中国各个地区的民众都能轻松地坐上列车,这才是国家的发展目标。

如果我们算一笔账就会发现,国家将人均铁路成本降到了最低。我们拿西安到上海的特快列车举例,20年如一日的票价181元,全程1509千米,平均0.12元每千米。高速公路汽车大约0.5元每千米,长途大巴大约在0.425元每千米。这么一对比铁路的客运成本是最低的,跟铁路建设、日常维护、使用折旧、油费等一系列的开支相比,这收入简直不值一提,即使是中国这样的客运流量,在如此底的成本下亏损也是必然的,而且相当大。

为什么不大规模修高铁了,有必要修那么多高铁吗(4)

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在城市规划领域里有一个概念,叫做交通引导发展。中国这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建设高铁,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是非常巨大的,单就上海虹桥枢纽,因为有了京沪高铁,带动周边的土地升值就超过1000亿,只要是铁路所过之处,都能够很好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所以铁路的建设是一举两得,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民生与国家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中国不断发展的根本目的。(家枫)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