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五横四纵”公交客流走廊分布图
在高频骨干线优化方面,报告建议东莞依托公交客流走廊,构建“1 N”鱼骨式高频骨干公交网络,为轨道网络覆盖不足的通道提供“准BRT”高品质骨干服务品质。
“1 N”鱼骨式公交网络形态图
如何设置最理想的站点和线路?根据大数据和算法,研究对公交客流走廊分布的公交站点客流量进行分析,逐一判断各个走廊最大客流站点,以走廊内经停站点客流量最大为目标来布设理想骨干网络。
例如在莞太路,6.6公里长的通道有公交线路36条,区段共设立停靠站12对,停靠线路较多的站点有智通人才市场(19条)、东莞山庄(18条)、南城医院(17条),通道内的24.2万出行中最高点为鸿福路口(7.6万人次)。
莞太路沿途线路站点情况
研究人员经过分析后,建议选取X21、20、C1路作为高频骨干线,保持3条线路既有走向不变,缩短高、平峰发车间隔至5-7分钟、8-10分钟,将以上3条线路改造为高频骨干线。从运能来综合考虑,方案提出对212路进行截短,取消可园到南城汽车客运站莞太路段,运力配置由24台减少到19台。最终,莞太路走廊建议“准BRT”高频骨干线方案10条,“N”走廊低效线路优化方案15条。
优化后线路重复系数为4.2比优化前4.7降低了10.6%,提升莞穗路-可园路、莞太路、罗沙路-东纵路-莞樟路、莞龙路、金鳌路、鸿福路等通道的使用效率,减少了182.3公里的无效线路长度,平均每天降低无效车公里运营里程15312车公里。
优化方案提升了出行效率。据介绍,根据这样的设计,莞太路公交高峰发车间隔缩短5-8分钟,缩短32%,平峰发车间隔缩短5分钟,缩短25%,公交专用道投入使用后公交全过程出行时间为41.6分钟,比优化前52.1分钟缩短20.3%,公交与小汽车在途出行时耗比优化后为1.58比优化前1.99降低20.5%,居民公交出行更加便捷。
打造城区“五横四纵”9条公交主通道
如今,研究成果已经逐渐在东莞落地。2020年5月29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2020~2022年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主城区将按照“五横四纵”共9条公交主通道,对公交线网进行优化,结合公交专用道规划,打造一批骨干线路、大站快车线路,更好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
“五横”是指莞穗路-可园路、罗沙路-东纵路-莞樟路、八达路-东城路-东昇路、金鳌路-宏远路-三元路-长泰路、鸿福大桥-鸿福西路-鸿福路-鸿福东路-八一路;“四纵”是指学院路-莞龙路-榴花路、莞太路-运河东路、万道路、宏图路-元美路-胜和路。
通过打造高频骨干网络,配套优化公交客流走廊内低效问题线路,不仅可以降低公交线网重复系数,减少无效运营里程,还可以为公交乘客节约候车和乘车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东莞中心城区首期公交专用道已经覆盖规划的高频骨干线网络,从路权上保障了高频骨干线的公交服务品质。后续将对调整后的高频骨干线进行持续跟踪评估优化,以更契合市民出行习惯,持续提升市民公交服务满意度。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