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褒斜栈道在修建过程中,到汉中褒河鸡头关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石山。
原来褒谷口地势非常复杂险要,在悬崖上打孔埋桩搭建栈道的常用技术在此处无效,因而褒斜栈道只能修到褒谷口。
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为进一步沟通秦蜀,下诏修复褒斜栈道,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商议。最终下诏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开山破石,开凿了一条长15米,高、宽各约4米的穿山隧洞,史称“石门”。
这样不仅使褒斜栈道的通行更顺畅,也使褒斜道和金牛道实现了“并轨”。
此举也开创了世界上依靠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凿出了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隧道。
为了规范管理,保障政令、信息和军事运输传送通畅,类似于平地的交通管理,历代在一些重要的栈道也设置有邮驿制度及设施。
例如傥骆道早就是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设驿站。唐高祖时期,征调民力整治疏通,在北口设置骆谷关。
唐代是傥骆道通行条件最完备的时期,成为由长安入巴蜀最近捷的驿道,沿途馆驿多达11处。在唐中期以后使用最频繁、繁荣,商旅、赴任、人员交往等多经此路。
西汉末年,王莽下令重修子午道,大大缩短了由关中到汉中的路程。
米仓道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并置有关卡和巡检司。
栈道浸透着劳动人民的血汗,也蕴含着令人惊叹的古代智慧和技术,还体现了古代政府对交通道路的行政管理能力。
陈仓道上的大散关,扼西南、西北交通枢纽。新中国修建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也由此通过。
傥骆道是翻越秦岭的道路中最近捷的一条。后来西安与汉中之间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此道飞行的。
栈道对于军事及政治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无论对于北方政权,还是巴蜀等南方政权而言,秦巴高山是难以逾越而必须克服的障碍。
商朝时,中国最早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妇好与丈夫武丁,曾率军征讨褒、蜀、巴国,鏖战于汉中。
《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蜀国国君“卢帝攻秦,至雍”的记载,说明当时蜀军翻越巴山、秦岭,到达渭水流域。
周幽王时,周天子发兵,翻越秦岭,进攻褒国。褒国国君献美女褒姒而免去兵祸。
随着栈道的修建、完善,也就发生了诸多战事,连绵不绝,而且影响了政治局势和历史进程。
例如褒斜道。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 (公元前314年),派张仪、司马错征伐蜀国,大军经褒斜栈道。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三国鼎立时期,栈道是魏蜀争斗的重要通道。
建安二十四年春,曹操率军从褒斜道进军,与蜀汉刘备争夺汉中。
蜀汉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再次北伐,由褒斜道进入关中,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结果病死前线。
又如陈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