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民宿发展的问题和建议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28 11:24:54

2018-05-29 07:2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陆海旻 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民宿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民宿发展的问题和建议(1)

核心提示:一个位于水源保护区的村庄,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一个陷入乡村旅游同质化困境的山村,又如何实现突围?继上周推出《小六石村的网红传奇》报道后,本期《创意乡村》专栏关注余姚鹿亭乡中村的故事。一个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个性化民宿项目,为当地提供了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的思路,激活了村民的自信。这里的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借鉴。

14套造型特别的木屋悬空矗立,不规则的像鸟巢,球形的像宇宙行星,尖顶的像《指环王》里霍比特人的房子。每一幢都与森林、溪流、老宅融为一体,构成了山间的独特风景。

这是余姚鹿亭乡中村村里,刚落成开业一个多月的民宿项目——树蛙部落。

初夏时节,尽管山中下着雨,却丝毫不影响游客的热情。许多上海、杭州、宁波人带着孩子,驱车远道而来,沿着盘山公路进山,就是为了体验甚至参观木屋。他们拍的照片、写的文字,经网络传播,让“树蛙部落”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也为坐落在四明山上的中村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推动资本进村、民宿落地、村民返乡。

“树蛙部落”,看似只是一个民宿项目,探索的却是山村的未来。从这个项目出发,同样能观察山乡旅游产业升级、返乡创业潮流和乡村振兴希望。

民宿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民宿发展的问题和建议(2)

山村变革

在困境中开始了

“树蛙部落”,静静地安置在中村的一个山坳中。四周青山如水墨铺开,晓鹿溪穿村而过,几十幢建于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房子沿溪而筑,100余户村民依山而居。

守着如此美丽的风景,但长期以来,村庄发展陷入困局,村民心中也有个解不开的“疙瘩”:日子并不富裕。

作为宁波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涵养区,鹿亭乡必须严守生态底线,工业、养殖业无法发展,前些年当地还关停了54家养殖场、10多家水煮笋厂。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也并不容易,因为地处高山、耕地稀少,种植业始终成不了规模,效益也不高。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许多村民纷纷外出,以致全乡虽有1.7万户籍人口,常住的却只有7000多人,不少村庄出现“空心化”。

“几年前,包括中村在内,全乡12个行政村‘空心化’都很严重,大多数村庄只看得见老人的身影。”鹿亭乡乡长郑杰说,“照这样的趋势,再过三四十年,这里的村庄将一一消失。”

要留住村民,就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吸引年轻人返乡,就得激活山村的发展动力。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乡里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成了卫生服务站、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生态公厕等,修缮了祠堂、老宅、古桥,村民开办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

民宿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民宿发展的问题和建议(3)

可惜好景不长,旅游产业同质化的问题,逐渐在这里显现。“一家一户、低价竞争”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有限,且由于餐饮品质不高、村民服务意识欠缺,不少游客反映“住宿体验不佳”。很多宁波本地游客,看了住宿环境直摇头,待上半天就走了。以中村为例,全村16家农家乐、200余个床位,年均入住率不到50%。

老路行不通,中村何去何从?“乡村游,必须变。”郑杰告诉记者,随着消费升级、竞争加速,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搞采摘游等简单的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美好住宿体验的需求,“乡村必须进一步挖掘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培育和强化村民运营能力,引入更有价值、更有个性的产品,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5年10月,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朱胜萱来到余姚。这个在全国建造了13家“原舍”民宿的商人,擅长用市场眼光审视乡村价值,寻找人与自然相处的最佳模式。

走过当地8个村落后,朱胜萱的眼光盯上了中村,“中村的山水,适合打造有趣的房子和理想的生活。”他当即决定,以每年18万元的租金租下15亩地,打造原生态的民宿项目——树蛙部落。

小山村的变革,就这样开始了。

民宿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民宿发展的问题和建议(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