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人工运河修建的影响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2-26 07:40:18

按理说,地球上71%的区域被水体覆盖,水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事实上,这些水中有97.5%都是难以利用的海水,从古至今,世界上极度缺水的地方非常的多。比如,中国的西北部、美国的中西部、中亚、西亚、北非、澳大利亚、南美西海岸等地区的大量沙漠戈壁,都是由于缺水造成的。

缺水这件事情不是近代才产生的,而是千年年前就因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因素而形成的。近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暴增,人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类调水工程也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当中,有的获得了良好的收效,造福了一方,有的却适得其反,成为生态灾难。

人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人工运河修建的影响(1)

就规模而言,“美国北水南调、中国南水北调和前苏联东水西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项调水工程。从建成后的结果来看,在这三项水利工程当中,前两个都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第三个却因为无节制地透支有限的水资源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

美国:北水南调

北水南调的主战场是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在此之前,南加州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相比之下,北加州却雨水充沛,经常发生洪闹灾害。于是乎,北水南调工程就应运而生了。

人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人工运河修建的影响(2)

北水南调的结构框架如上图,绿色背景的为农业用地,较粗的蓝色、红色、黄色虚线则表示为人工运河,作为调水之用。

从综合数据上来讲,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也是负担最重的调水项目,因为美国西部本身的水量非常有限,所以该项目涉需要及地表水、地下水、冰川融水、淡化的海水等几乎所有的淡水资源调度。在该运河兴建之前,广袤的南加几乎都是荒漠草原,洛杉矶地区也基本是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该运河的修建,直接导致了加州中央谷地南部的繁荣,以及洛杉矶城市群的壮大。

截止目前为止,因为调水工程的运用,加州已逐渐成长为美国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粮仓,其在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水果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发达的技术,产量极高而且价格在整个美国,乃至美洲地区也都是极低的。美国北水南调工程始于1933年,至今仍在不断改进和扩建。

中国:南水北调

一提到我国南水北调,许多人都想到丹江口到北京的调水运河,但事实上,南水北调项目的规模远不止如此,除了在东部平原地区有东、中两条调水线路之外,难度最大的西部地区,还要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跨诸多越山脉,向黄河上游调水。届时,如果三线全部贯通,我国南水北调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人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人工运河修建的影响(3)

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起步很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但真正的开工时间却在21世纪,该项目的东、总线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开建,西线由于地形太过于复杂,目前仍在规划状态。

如果按照预期来看,我国南水北调的惠及人口是恐怖的,可以覆盖北方地区的将近5亿人口,比整个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总量还要多。与加州调水工程不同的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因为长江的水流量奇大无比,排行世界第三。而相比之下,北加州的河流极其短小,而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河也早已被榨干,在流经墨西哥的入海口处,几乎是断流状态。从这方面来说,加州调用的水是挤出来的,日后可能面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而我国长江的水是用之不竭的。

前苏联:东水西调

前苏联的疆域广大,覆盖东欧诸国以及中亚地区的几乎全部区域,南部直抵帕米尔和伊朗高原,折让干燥的中亚地区成为苏联最温暖的的地带,虽然干旱,但这片温暖地带对于苦寒之地的苏联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如何利用这些地区来从事相关的农业生产,成为早期苏联的当务之急。

人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人工运河修建的影响(4)

20世纪50年代,苏联通过慎重考虑,决定截取中亚地区唯一的两条大河-阿姆渡河和锡尔河的水,用来在当地开垦土地种植棉花,据说他们认为咸海的缩小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上图为着两条河流的流量情况,以及调水项目的指示(蓝色的宽窄对应流量的大小,红色线条表示调水的运河线路)。

1967年完工,这项调水工程中最长的卡拉库姆运河竣工。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也纷纷修建了长短不一的调水运河,一时间,中亚地区成为世界棉花出口最大的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在20世纪末其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这些成就全赖注入东水西调工程的水资源,但代价是咸海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消失。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咸海的渔业十分发达,至少有四万人靠着渔业生活在阿姆渡河和锡尔河的冲击三角洲内,甚至在1947年,前苏联海还派遣了几艘军舰和商船进入咸海来,旨在为咸海的渔业建立配套服务。

人工运河对环境的影响,人工运河修建的影响(5)

然而,在运河修建完毕后,两条输血河流的下游水量锐减,再加上中亚干燥的气候和庞大的蒸发量,这个昔日世界第四大湖泊。到2004年时,其面积已经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了,湖水咸度急剧增加,当地渔业几乎全军覆没。

一个看似靠谱得调水方案,换来了一时得棉花产业兴盛,却让两百多公里宽中亚湖泊几近消失。另一方面,咸海面积的缩小,减少了中亚地区得水汽蒸腾量,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苏联的东水西调,是近代人类制造的最大的生态灾难。

目前,咸海所在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始出台相关方案,力图拯救咸海。但与此同时,他们已无法放弃继续种植棉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