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是通过整体生活环境营造,让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共享高品质社会生活环境,体验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美好生活。大众旅游的人民性、智慧旅游的现代化、绿色旅游的未来感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特征,既代表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趋势,也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的,其核心在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建设的多维发力。其中旅游形象是打造市场IP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标志;旅游产品是吸引旅游者前往和逗留消费的支撑力,旅游服务是高质量旅游消费和生活体验的保障,是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影响力、支撑力、竞争力共同构成旅游者引进来、留得住、游得好的旅游核心链,是建设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关键。
一、旅游形象: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影响力
旅游形象对游客群体吸引效应至关重要,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助于形成庞大旅游市场,甚至形成较长时间的市场引领地位,是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打造的关键。旅游目的地良好旅游形象的塑造,不仅依赖旅游者、本地居民关系的协调,更取决于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特色、地理与文化特性、旅游业参与主体行为特征,以及综合作用激发出公众对旅游目的地建构的共同稳定认知,进而形成独具文化内涵与地域魅力的市场IP,即旅游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涵盖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三个维度。其中,理念识别系统是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市场IP打造的灵魂和核心,体现在目的地打造的独特文化个性、精神内涵、价值观;行为识别系统是理念系统的具体化,表现为旅游目的地政府、企业和居民对待旅游发展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及活动准则;视觉识别系统是旅游形象的直观显示,最突出的是宣传口号及其LOGO。
旅游形象差别关键在于理念识别系统的不同,决定着旅游行为和视觉系统的差异。立足旅游资源禀赋、紧扣旅游市场前沿、响应社会经济导向,系统研究、科学定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理念核心,构建与游客和本地居民同频共振的情感联盟,通过行为与视觉系统的可视化与具体化,营造出满足游客与本地居民情感诉求、身份认同的生活环境和理想体验,形成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市场号召力。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信阳,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红色文化和便捷的交通网络,着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标革命老区“两个更好”建设要求和产业绿色转型机遇,将“美好生活目的地”作为旅游形象打造目标,将旅游发展、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社会进步阶段目标有效融合,能够在客源市场与本地居民中引起广泛共鸣,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深远的市场影响力。
二、旅游产品: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支撑力
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是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的硬实力,是游客愿来、居民愿享的吸引力所在。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不限于一个或一类旅游吸引物,应该是由标志性旅游景观、旅游产品组合体系、全域旅游场景营造三个层次构成,形成涵盖“点—面”二维结构和全域体验的产品综合体。首先,标志性旅游景观要是旅游目的地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吸引物,与旅游形象定位高度契合,是能够全方位体现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特征和质量的载体;其次,标志性旅游景观在其同类旅游市场上具有“引爆性”特质,深受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认可,能产生“龙头景区”的市场带动和辐射能力。如在我国中部地区,河南信阳鸡公山风景区在避暑胜地市场具有引领性地位。
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组合体系包括聚焦主题、特色鲜明的主打产品,以及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的产品组合;主打产品要聚焦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综合运用科技、创意及文化赋能的手段,优化旅游要素组合,延伸标志性旅游景观的“色彩谱系”。旅游产品组合的形成,是基于旅游目的地自然、人文环境,挖掘其有形的、无形的、可看的、可说的、可玩的旅游元素,结合情景化、体验化、科技化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类型齐全、功能互补、特色新颖的旅游产品体系。
在全域旅游场景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不再仅限于单个或一系列景区和景点,而应着眼于游客旅行的全过程、全要素及全维度,从“连续旅游吸引物”打造出发,通过交旅融合、文创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创新探索,建构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连续旅游体验和完整的生活环境。全域旅游即全域皆景区,通过产业融合、业态创新,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模式,完善体系、提升质量,促进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
三、旅游服务: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是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最为核心、最为复杂的环节,供需衔接导向的高质量、高效率、持续性的旅游服务供给,是最具竞争力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目标。
一是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供给模式,促进旅游服务的供需衔接。旅游目的地政府是旅游服务供给的主体,负责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建构、旅游交通体系规划、旅游信息平台创建、文旅融合及文创产品引领等旅游服务供给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工作;市场是旅游服务资源配置核心,体现供给效率、完善供需体系、助推供需平衡,主要集中于旅游服务供给的融资、运营及管理等市场领域;社会团体、协会组织等肩负完善旅游服务供给重要功能,关键体现于对非营利型旅游服务供给及政府、市场的旅游服务供给质量监督,是高质量旅游服务供给的“质检仪”。
二是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提高旅游服务供给效率和品质。从产业发展视角看,旅游服务供给要从“旅游 ”向“ 旅游”转型,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主动对接旅游服务供给需要,互通互补、互促互进,共享产业发展及利益链接机遇;在旅游服务供给参与者角色上,要实现从“他者”向“自我”的转变。旅游服务并非仅仅由旅游者——这一“外来”群体消费,也是旅游目的地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农房、土地入股等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创新,本地农户还能进一步分享旅游发展收益。
三是优化保障机制,确保旅游服务持续供给。高素质旅游人才支撑,是高质量旅游服务供给的保障,优化人才储备机制,现有人才培养、行业高端人才引进并行,逐步丰富旅游目的地专业人才库。融资难、进入与退出不规范等问题,是当前制约旅游服务高质量、持续供给的关键。一方面要推进改革,探索旅游服务供给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推进旅游服务供给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打造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下的旅游服务供给经营实体与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政策创新,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的服务供给要重视已有旅游服务资源,融合存量与新增供给,实现差异化支持,配合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或入市改革,确保旅游服务持续供给和旅游目的地高品质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品质旅游目的建设就是要高效率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形象打造、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提升,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形象、具有品质支撑力的旅游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旅游服务,“三力”协同打造,加快区域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态空间持续优化。聚焦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实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集约节约、发展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用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
(本文系“美好生活看信阳”专项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4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