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登山大本营,海拔5200米。
这是6个登山营地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所有攀登活动的起点。人们在这里送登山队出征,也在这里等他们凯旋。
5月26日16时35分,6名修路队员将攀登路线打通至珠峰峰顶,即把路绳铺设至珠峰峰顶,为登顶测量打下良好基础。新华社发 (多吉次仁摄)
从大本营徒步四到五小时,便到了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这是大本营和前进营地间的过渡站。
再徒步约五小时后,便来到了6500米的前进营地。沿途绵延的绒布冰川是对眼睛的犒赏,但终点处这片“魔鬼营地”,也让大多数登山者的身体如临地狱。由于地处山坳,空气流通不畅,这里通常是登山者攀登过程中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一个营地。
前进营地也是雪线之前最后一个营地。绒布冰川在这里结束,汇入珠峰海拔7000米左右的常年积雪之中。从前进营地向前徒步两小时左右,便到达了换冰爪处。之后,著名的北坳冰壁豁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一大难点。这堵冰雪“城墙”,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令西方探险家望而却步。几百米的高度,近乎垂直的角度,密布的冰裂缝,要求登山者必须掌握过硬的攀冰技术,并在某些地段借助梯子才能通过。
一些登山者在这里会耗费大量体能,而7028米的一号营地则是他们休息的场所。登山者在这个营地可开始使用氧气。再向上攀登,登山者将登上东北山脊,也将暴露在珠峰骇人的大风中。
由于狭管效应,海拔7500米左右被称作“大风口”路段。风大时,登山者如果没有保护绳保护,甚至会被从山脊上吹跑。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二大难点。
闯过大风口,路线进入冰岩混合的地带,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现在一片斜坡之上。大风是这个营地的特色,气温也可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登山者必须时刻小心,防止冻伤。
走出二号营地,登山者向峰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进发。大多数登山者在这里都睡不好,除了高原反应,冲顶一般需要凌晨出发也是原因之一。因珠峰峰顶中午和下午容易变天,登山者一般都选择凌晨和早晨登顶,以便给下撤留足时间。
最后的冲顶阶段,登山者首先行走在裸露的黄色岩层之上,也就是海拔8200米到8600米之间的“黄带”。在海拔8600米处,登山者遭遇北坡攀登第三大难点——第二台阶。
这是一道高数米、几乎垂直的岩壁,极难寻找攀爬支撑点。最早挑战的西方人曾断言,没有人能够逾越第二台阶。
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刘连满甘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通过,成功跨越第二台阶。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此架设由几段金属梯组成的“中国梯”,降低了攀登难度。如今,“中国梯”已经过更换,新的梯子依旧在第二台阶处为一代代攀登者保驾护航。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道“鬼门关”——横切路线,一段仅能供一人通过的岩石绝壁。通过后,峰顶便近在眼前!
我国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数据为8848.13米,2005年数据为8844.43米。如今,人们期待着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为人类揭晓“世界高度”新答案。
5月27日2时10分许,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陆续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击营地启程向顶峰进发。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摄
每个登顶者在峰顶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有人看到了晴朗天气下,珠峰在朝阳映照中形成的巨大三角形阴影,宛若金字塔的形状。有人醉心于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此刻也只是身边的一座低矮雪山。有人运气不好,只能在风雪中继续忍受世界最高峰给予的“高冷”考验。
也有人会热泪盈眶,在世界之巅,想要寻找自己山脚下的家乡。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之巅”的风景。
登顶成功就能得出珠峰确切身高吗?
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介绍,登顶测量成功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的测量数据,但并没有得到珠峰的精确高程。珠峰高程测量是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过程,最终公布的海拔高度,是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结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最后还要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才会得出珠峰的确切“身高”。(记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鸥)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 将揭晓“世界高度”新答案
中新社拉萨5月27日电 (庞无忌 张伟)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高”了,还是“矮”了?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简称“测量登山队”)攻顶组登顶珠峰,将揭晓“世界高度”新答案。
当日上午11时许,测量登山队第三次冲顶珠峰成功,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8人组成攻顶组,将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雪深雷达、气象测量和测量觇标等仪器带至珠峰顶峰。
记者从中国西藏登山队获悉,由于珠峰顶峰特殊的气象条件,人登顶后无法长时间驻留,而且一般下午顶峰风力会增大,留给测量登山队队员进行顶峰观测的时间是一个多小时。
据悉,队员将启动冰雪探测雷达开始观测,待雷达测量结束后竖立测量觇标,在觇标顶部安装GNSS天线进行静态观测。同时从地面6个交会点对觇标进行观测,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初步计算珠峰高程。
早期的珠峰测绘多在无人登顶的情况下进行,传统的交会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有可能出现偏差。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此前介绍,珠峰顶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平面,从珠峰脚下的各观测点瞄准顶峰测量,目标点难以一致,“必须由人将测量觇标带上顶峰。”
“2005年中国第二次测量珠峰高程时,GNSS卫星测量主要依赖美国GPS系统。今年,我们同时参考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这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且会以北斗数据为主。”李国鹏表示,此次测量任务中,大量装备国产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质的提高。
但登顶测量成功也只算任务完成一半。据专家介绍,珠峰高程测量是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过程,涉及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在对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
此外,温度、气压等因素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科学家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消除误差。这项系统工程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并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才能得出珠峰精确高程。
据悉,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局面,相关研究对中国今后地震预报和减灾、防灾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中国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数据为8848.13米,2005年数据为8844.43米。(完)
影像见证
珠峰攀登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