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城的来历是什么,不夜城来源于开封吗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4-03-29 07:22:57

不夜城的来历是什么,不夜城来源于开封吗(1)

伟德山远眺

在今山东威海荣成市伟德山之北埠柳镇不夜村有不夜古城遗址。“不夜”,原为古城名,《齐地记》、《太平寰宇记》都记载说始建于春秋时期,为莱子国筑城邑,因“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或许古时这里夜晚出现过太阳,古人以为是吉祥征兆,于是在这东方边陲建起不夜城。不夜城的具体修建年代,史书没有留下记载,我们今天只知道不夜城是昆嵛山以东地域最早的古城堡。道光版《荣成县志》记载:“不夜城边耕夫往往得古刀钱,其文云‘夜昜止保货’”,有研究者考证“夜昜止保货”为春秋周景王(前?—前520年)时期不夜铸行的一种钱币,或可证不夜城为春秋时所建。建城不一定设县,不夜县置于何时?西汉初年。增修《登州府志》“荣成县.不夜城”条记载:“汉高帝封子肥为齐王,始建不夜县,王莽改为夙夜,东汉省。”道光版《文登县志》也记载:“汉高祖六年,封外妇(即今人所谓情妇,刘邦与吕雉婚前的这位情妇姓曹)子肥为齐王,始建不夜县。”不夜县是以县治命名的县。

王莽时,曾改不夜为夙夜。不夜县或曾于那时改置为夙夜郡,《汉书.王莽传》中有“夙夜连率韩博”的句子,清末史学家王先谦据此推测“则尝分东莱之不夜为郡矣”。清代叶圭绶撰《续山东考古录》也认为“《汉书》王莽传,‘夙夜连率韩博荐巨无霸。’按莽改不夜县为夙夜。但,县不当有连率。莽或曾分置郡于此,史失载也。”连率,意同“连帅”,王莽新朝设的官职名,相当于汉代太守。《汉书.王莽传》关于夙夜连率韩博荐巨无霸的文字还不短,是这样说的:“夙夜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丈,大十围,来至臣府,曰欲奋击胡虏。自谓巨毋霸,出于蓬莱(今蓬莱)东南,五城(城名)西北昭如(海名)海濒。轺车(一匹马拉的轻便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拉不动)。即日以大车四马,建虎旗,载霸诣阙(到京城)。霸卧则枕鼓,以铁箸食,此皇天所以辅新室也。愿陛下作大甲高车,贲、育(孟贲、夏育,古代猛士)之衣,遣大将一人与虎贲(勇士)百人迎之于道。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以视百蛮(给各外族看看),镇安天下。’博意欲以风(同‘讽’,劝告)莽,莽闻恶(厌恶)之。留霸在所新丰,更其姓曰巨母氏,谓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说多亏文母太后降生这个人,是我成为霸王的符命)也。征(同‘惩’,追究)博下狱,以非所宜言,弃市(处死)。”看来韩博所荐巨无霸其人不虚,但韩博最终却因话语忤逆了王莽而送了命。那么,韩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时,匈奴常常进犯汉朝边境。王莽广泛招募那些有特殊技能可以攻击匈奴的人,并允诺将破格重用他们。结果有好多这样的人应征,有的说可以不用船和桨就能使百万军队渡过河,有的说军队出征不带丁点儿粮食,单凭吃点儿药物,就能保证整个军队无人饥饿,有的说自己一天能飞行几千里可以从空中探查匈奴敌情。王莽就叫那人飞行看看,给他做了两只大鸟翅,全身都挂上羽毛,系了带子,结果飞了几百步就摔下来。王莽知道那人没有真本事,不过就是为了获取虚名捞好处,然而,还是提拔他做了军事参谋,并送给他车马,让他等待出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韩博才向王莽举荐了巨无霸。

不夜城的来历是什么,不夜城来源于开封吗(2)

不夜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尊

《后汉书》又再次提到巨无霸,“光武帝纪”记载:“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这时已经是昆阳大战的时候,昆阳大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是光武帝刘秀的成名之战。当时,起义军主力在围困宛城,由光武帝刘秀的哥哥统帅。王莽派大军(42万人,号称百万)去解宛城之围,路过昆阳,指挥官王邑打算先血洗昆阳再去救宛城,这里就有巨毋霸,他作为垒尉(中级军官)还带领了一支猛兽军队。最后,刘秀主导了战役,十三骑突围,带回三千援军,于百万军中斩敌军主帅之一的王寻,大破王莽军队,从此王莽主力尽失,迅速垮台。而这次战役之后,巨毋霸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史料上。关于置夙夜为郡,史书失载,历史学家们就是从《汉书》的这段记载才做出了这种推测。不过,即便置夙夜为郡是史实,夙夜郡存在的时间也不可能太长,韩博恐怕也是唯一一位夙夜郡太守。王莽篡汉共15个年头,随着王莽新朝被推翻,夙夜郡也就不存在了。

东汉建武五年不夜并入昌阳县,不夜城渐废,后演变为居民村,遂以不夜名村。

道光版《荣成县志》记载,清代后期,不夜古城“遗址尚可识”。不夜古村原坐落于古城遗址北,故村民习称村前遗址为“南城”。1950年代,“南城”仍可见夯土墙基和城门残垣,附近数十座汉代墓冢保存完好。1970年后,由于不夜村南迁,所以古城遗址现大致被压在迁建的不夜村下及以南地区。

不夜古城遗址地下文物极为丰富。今不夜村周围地表露出的古代砖瓦残片随处可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整修大寨田,“南城”一带农田间的瓦砾堆积达一人高。历年所采集的标本中,建筑材料类有陶水管、大板瓦、“千秋万岁”瓦当和菱形纹榫砖等,皆为战国、秦、汉时期文物。器皿类以泥质灰陶、夹沙灰陶和夹滑石黑褐陶为主,器形有大罐口沿和大盆口沿等。青铜器主要有鼎、壶、尊等。1985年夏季,在新不夜村西北出土西汉高后时期的半两钱一罐,重5公斤。

1992年冬,在不夜村前扩修公路时,掘出大批砖瓦和陶器片,类型与地表散见的相同。在公路落坡处暴露文化堆积1—1.5米。在村东南路段揭露出6口古井,密集分布在坡地下部石礓层上。在村西南路段揭露出大面积红烧土,可见部分南北30米,东西40米。在红烧土中还挖出不少榫砖,可分大小两种,小者青灰色,较坚硬,一侧饰菱形纹;大者黑褐色,含粗沙粒,质疏松,一侧饰网纹。在不夜城附近,曾分布着不夜古墓群,60年代前尚有数十座冢墓,现在仅存学福村东南一座。

道光版《荣成县志》云:“不夜城边耕夫往往得古刀钱,其文云‘夜昜止保货’,是不夜又名夜昜矣。”昜,即“阳”的本字,“不夜”一名不见于先秦文献,而“夜昜”或许正是不夜在汉代以前的名称。“止保货”,据专家考证即“之宝货”,“夜昜止保货”为不夜的钱币,由此可见不夜城已有自己的货币,不难想见其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王莽时期曾在古城内建有不夜亭,到宋庆历年间又建有朝阳亭,明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不夜城。到清康雍时期,不夜城内建有文登县官署的宅院,官员们在此著文、休息,或到成山头上观日出。不夜城是座东部边陲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两千多年来自有它潜在的魅力。

关于“不夜城”,道光版《荣成县志》所载宁海举人、知县张崧的《不夜城考》分析了不夜城及其名称的来历,比较客观,以备一说。在此我们把他的观点列举如下作为有兴者的参考。

他认为“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和“有日夜出而名之”皆不足信,都是汉以后文人们“傅(附)会无稽”的“臆说”。他考证分析说“莱子故城在今黄县”,不夜之地古时则属牟境,直到春秋之时也没有莱人吞并牟地的记载,莱子怎么可能在他人地盘上建城?说“此,以事考之,而知其必妄者也。且,日之丽天无私照者也,出入晷刻,东西自微,有蚤(早)晚然(焉);既出之后,断无一隅有日,四海不见之理。故昌黎诗曰:‘金瓯既腾翥,六合俄清新。’果使古者有日夜出,虽以‘不夜’名天下可也,何所据而独名一城?况周天之度三百六十,一永一短,各有定次,昼未西入,夜岂东出?”他这样推测不夜城名称的来历:“登州,古嵎夷地,文(文登)又登(登州)之东境,日之出也,虽天下所共,仰而其临于文也独早,故西域有西夜之国,而东海有不夜之城。”张崧这种关于不夜城命名的观点可概括为“近日说”。

现代学者多不认可“不夜”为“古有日夜出”的说法。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推测,不夜一名中的“不”字可能来自古代中国东部滨海民族的语言。周振鹤教授也认为,不夜之“不”并非否定词之“不”,他列举了古代许多这样的古地名,说《山海经》中有不周山、不旬山、不咸山、不庭山等,还有不其山,按照这样的理解,“不夜”与夜间出现太阳就不沾边了。

笔者向来对不夜得名因“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一说深不以为然,认为或许不过是古人记载的一种不靠谱传说罢了。尽管清代林培玠在其《废铎呓》里也记述了一次在石岛的亲历夜日出,但是,由于是书为述异类笔记性杂记,更为民间孤证(其他古籍无载,且所叙时序含糊),故不足采信。根据现代天文知识科学解释,太阳在夜间出现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出现异常天象被人们误解倒是有可能,异常天象有可能包括下面两种情况,一是,飞临地球的小行星在夜间近地半空爆炸,譬如,1908年俄罗斯通古斯大爆炸,据报道,当天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古时当地发生了一种较为罕见的“日夜出”光折射现象,就是太阳落山以后,地平线以下向上射入较高层大气的阳光发生折射,在夜空中呈现出一个太阳的蜃景,古人不晓其中原理误以为日夜出。无论如何,倘若古代东陲之地真的曾经发生过无论哪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古人必定都会有所记载,但是,我们今天在古籍里却查找不到这类相关文字,唯一看到的是古人据此给城命名传说。再者,假如这种特殊现象真的发生过也只能是稍纵即逝,不会长时间存在,更不会反复出现,而这种稍纵即逝的特殊天象恰巧被命名者碰上了,并使用了,以此给城命了名,也真是太过偶然和传奇了,其真实性不能不令人质疑。

我们再来看伏琛《齐地记》关于“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的记载是否严谨,是否经得住推敲,回答:未必。因为文字中的“东莱”与“莱子”并不契合。一方面,假如“东莱”指的是东莱国,那么,立城命名的“莱子”当指东莱国国君。问题来了,“莱子”本是莱国国君称号,由莱国别称“莱子国”而来,东莱国之君怎会袭用故国之君旧称呢?古代的名称,特别是国君名称,可不能乱来的,孔子有“名不正则言不顺”之论。无论东莱国是莱国东迁而立,还是原来固有,国君都不可能称“莱子”。另一方面,假如“莱子”指的是莱国国君,“东莱”指的就必然不是东莱国,而应是指莱国东部地盘,或者指东部莱夷之地,那么,这就意味着这方东陲之地在立城的时候已在莱国辖下,既然如此,因何不称“莱东”却称“东莱”?所以,无论依据“莱子一国论”说法,还是按照“莱子两国论”观点,说“不夜”是莱子给东莱此城命名都讲不通;再有,“古有日夜出”之说则更令人质疑。晋代距离不夜立城(史学界认可的说法是春秋时期)相去甚远,少说也有千年。显然,伏琛的记载既非本人亲历,亦非来自亲历者的转述,作者所记并非是坚实、无懈可击的第一手史料,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传说。因为伏说最早,加上唐代颜师古引用其说为不夜县作注,致使“有日夜出”的观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伏说被人们奉为圭臬不足为奇,然而,仔细斟酌不难发现是载自相矛盾,难圆其说,不足凭据,不夜得名过于蹊跷,令人难以置信。

笔者考证认为,“不夜”之名或许系自“夜昜”附会而来。从出土钱币铭文推测春秋初立城名“夜昜”,而“不夜”之称最早见于《汉书》,可证汉以前皆称夜昜城,也许到了汉晋之际有人根据“夜昜”附会出了“古有日夜出”,于是衍生出“不夜”。至于立城之初何以用“夜昜”为名,其原始涵义尚待进一步考证。

查《康熙字典》“夜”条目有这样的文字:“《齐地记》:齐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东境,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这段记载“有日夜照于东境”与传统版《齐地记》“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不同,表述更合乎情理,或许正是文字原貌,据此推断“莱子立城”说成立。

不夜城的来历是什么,不夜城来源于开封吗(3)

今日不夜村

新莽不夜改置夙夜郡

今山东威海荣成市埠柳镇不夜村有不夜古城遗址。“不夜”,原为古城名,《齐地记》、《太平寰宇记》都记载说始建于春秋时期,为莱子国筑城邑,因“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不夜县之设是在西汉初年,增修《登州府志》“荣成县.不夜城”条记载:“汉高帝封子肥为齐王,始建不夜县,王莽改为夙夜,东汉省。”①道光版《文登县志》也记载:“汉高祖六年,封外妇子肥为齐王,始建不夜县。”②不夜县也是以县治命名的县。

王莽时,改不夜为夙夜。不夜县或曾于那时改置为夙夜郡,尽管史书对此没有确切记载,却又透露出这方面的端倪。《汉书》有言“夙夜连率韩博”句,连率,意同“连帅”,王莽朝新设官职名,相当于汉代太守。《汉书.王莽传》有关于夙夜连率韩博荐巨无霸的记载。那么,韩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时,匈奴常常进犯汉朝边境。王莽广泛招募那些有特殊技能可以攻击匈奴的人,并允诺将破格重用他们。结果有好多这样的人应征,有的说可以不用船和桨就能使百万军队渡过河,有的说军队出征不带丁点儿粮食,单凭吃点儿药物,就能保证整个军队无人饥饿,有的说自己一天能飞行几千里可以从空中探查匈奴敌情。王莽就叫那人飞行看看,给他做了两只大鸟翅,全身都挂上羽毛,系了带子,结果飞了几百步就摔下来。王莽知道那人没有真本事,不过就是为了获取虚名捞好处,然而,还是提拔他做了军事参谋,并送给他车马,让他等待出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韩博才向王莽举荐了巨无霸。

《后汉书》又再次提到巨无霸是昆阳大战的时候,昆阳大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是光武帝刘秀的成名之战。当时,起义军主力在围困宛城,由光武帝刘秀的哥哥统帅。王莽派大军(42万人,号称百万)去解宛城之围,路过昆阳,指挥官王邑打算先血洗昆阳再去救宛城,这里就有巨毋霸,他作为垒尉(中级军官)还带领了一支猛兽军队。最后,刘秀主导了战役,十三骑突围,带回三千援军,于百万军中斩敌军主帅之一的王寻,大破王莽军队,从此王莽主力尽失,迅速垮台。而这次战役之后,巨毋霸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史料上。

历史学家们就是从《汉书》的这些记载才做出了关于新莽置夙夜郡的推测。清末史学家王先谦说新莽时期“则尝分东莱之不夜为郡矣”。清代叶圭绶撰《续山东考古录》也认为“《汉书》王莽传‘夙夜连率韩博荐巨无霸’,按莽改不夜县为夙夜,但,县不当有连率。莽或曾分置郡于此,史失载也。”

有网民考证:王莽篡汉后,全国郡县进行增置和地名更改,胶东半岛的县半数以上皆被更名。始建国九年,废胶东国置郁秩郡,仍治即墨;改东莱郡为夙夜郡,仍治掖县;改琅邪郡为填夷郡。

这位网民考证推测正是在这个时候王莽“析东莱郡徐乡县以东置夙夜郡”,看来,这种推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史书并无相关记载;而且,改东莱郡为夙夜郡的说法有一个漏洞,就是郡下辖县已改称“夙夜”,怎么可能本郡也改称“夙夜”,县、郡治在异地却同用一名?即不可能郡县同名异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县、郡治同为一城,郡县同名同治,即新置夙夜郡取代原东莱郡,新郡移治夙夜城(原不夜城),这样,以郡治名郡才合乎情理。

话又说回来,即便置夙夜为郡是史实,夙夜郡存在时间也不会长久,韩博恐怕也是唯一一位夙夜郡太守。王莽篡汉共15个年头,随着王莽新朝被推翻,夙夜郡使命也就终结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