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山,又叫天公山,位于福建龙岩市的江山镇和雁石镇交界之处,其是闽西佛教名山。
天宫山海拔有1594米,至于天宫山的得名原因,根据记载,因为其常年有云气覆盖缭绕,而且有时还会有箫鼓之声,如此景象就犹如天宫一般,所以称其为天宫山。
上面说了,天宫山是闽西的佛教名山,同时亦是闽西地区最大的佛教道场,其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在山上建有寺庙了,之后寺庙虽然屡经废兴,但其始终能保持香火鼎盛。
天宫山,有座圆通禅寺,
据说,在唐朝时候,就已经有人在此生活,后来又建了观音庵。
直到清朝时期,当时南海普陀山的法师来到观音庵作主持,于是就将“观音庵”改名为“圆通禅寺”,自此,圆通禅寺之名就一直沿用下来。
对于天宫山,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在天宫山附近有一个穷苦的挖蕨人,有一次他看见观音菩萨在云端现身,便急忙下跪参拜,然后又说:“观音菩萨在上,请保佑我今后挖一斤蕨就能洗出三斤的粉,如果这样,我就为菩萨在此建庙。”
挖蕨人说完,观音菩萨就消失在云端中。
后来,这个挖蕨人的确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帮助和庇护,不仅挖一斤的蕨能洗出三斤的粉,而且日子也越来越好。
这挖蕨人过上好日子后,也没有忘记曾经对观音菩萨说的话,便出资准备在天宫山筹建观音菩萨宫庙。
当时正巧有两个外来的有钱人,一个浙江的,一个江西的,他们到天宫山来,主要是为了寻找宝地建陵。
之后两人在天宫山就找到了同一块地方,为了以后有个证据,就留下记号,分别在那个地方,先后埋下了一个铜钱和一支发钗,然后就离开了天宫山。
由于这两个财主所留的记号在同一个地方,两人后来自然难免有一番争吵,
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就把对方告到了官服。
在公堂上,他们一个说埋下铜钱为记,一个说埋下发钗为记。
县令听后,就让他们把所说的信物当场挖出来,不然就是空口无凭。
让县令想不到的是,这一挖,不仅挖出了铜钱和发钗,而且发钗刚好正中铜钱的圆孔中。
这就让县令为难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两人在公堂上的争论,传到了挖蕨人的耳中,于是便来到公堂,然后把准备出资建观音宫庙的事如实说了一遍。
县令听后,心中就有了主意,于是就说:正所谓天下为公,此挖蕨人所举实为安康利民之大计也,所以现在就将此处归挖蕨人建寺之用。
就这样,天宫山很快就建起了宫庙。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不过,却也反映出天宫山是闽西佛教名山的地位。
寺的后面,是天宫山的主峰,有一尊弥勒大佛,远远望去,就如同是弥勒佛端坐云端一般,所以此峰又称为“佛山”,当,此“佛山”并非广东的佛山。
其实,在我国,除了福建有一座天宫山外,在我国的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还有一座天宫山。这座天宫山,在古时候,称为天平山,同时又有小黄山之称,平均海拔有九百米,最高海拔有一千四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