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悬空寺最近点位
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有五佛殿、观音殿和三教殿。
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
观音殿,在楼中层。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900年历史。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同的出身和伟大的业绩。后人据此碑认为,悬空寺是从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了三教合一的寺庙。更有一些基督教学者认为,悬空寺第十三室内,二尊北魏太武帝复兴道教前的佛像,即法身佛和如来佛,其实是天主教的,分别表示天主的人性权能和主会再来尘世。
排队等待登临悬空寺的游客
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始建初期,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空58米。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豁达;右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三位教主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洽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虽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十八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悬空寺导览路线图
时道时僧,僧道融合。有记载的北魏开始建观时是道教人修行地,明代以前又是僧人,明清两代时僧时道,清末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前是道人,后又一直是僧人。
悬空寺文创雪糕
来此准备不足,没能提前预约登寺,逡巡于登寺卡点,心有不甘,只能安慰自己省了一百元,准备到大同市市里去咥碗网上宣传又推荐的“二板小南街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