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我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
A.心理舒适区
平时上班很忙,家里又有很多杂事,所以我们往往容易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中,也就是进入了“舒适区”。有些人对舒适区有误解,认为舒适区就是习惯于熟悉的环境中。其实并不是这样,它其实是指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你之所以对熟悉的环境感到舒服,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习惯早已适应了这里,没有什么新的挑战。
在舒适区里,你会感到放松、愉快、有安全感。而一旦走出去,破坏原有的习惯,就会觉得不自在、难受,人有趋乐避苦的倾向,所以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而长期呆在舒适区里,会让我们的成长停滞。
在信息领域,有个概念,叫做“信息茧房”,很好的说明了这种状态。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会习惯性的接收自己喜欢的、认同的信息,最终会被这类信息所包围,导致失去对世界更全面、客观的认知,就像被关在蚕茧里一样,为自己设置了思维的牢笼。
平常我们已经习惯于于解决眼前的事物,即使思考未来,也常常忽略对未知风险的规避,因此,在这样的舒适区里,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信息茧房”,不再把“黑天鹅事件”当回事。
B.达克效应
有时候你可能会很不理解有些人的迷之自信,对于这种自信,心理上有个解释,叫做“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指出,能力差的人,很难正确的评估自己,他们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而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邓宁和他的学生克鲁格提出的,又称邓宁-克鲁格效应。
在生活中,这种例子十分常见。
你可能会发现,越有能力的人,越谦虚,而越无能的人,越能吹牛。
曾经有人问哲学家芝诺,为什么越学习会越觉得无知呢。芝诺画了一个圈,解释说,圈内是已知,圈外是未知,随着已知的圈不断增长,你与无知的领域接触面也会随之扩大,因而就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了。
这个解释很好的诠释了达克效应。
达尔文也曾说过,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
在达克效应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有虚幻的自我优越感。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应对风险的水平,低估风险本身的真实破坏力,忽视对自身抗打击能力的建设。
而只有当你真正面临生活暴击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我的稿子根本没人要,我想通过创业赚钱根本行不通,我想找到高薪的职位根本没人理。
你原本以为自己是一只复原能力极强的弹力球,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一只易碎的茶杯。
总之,是习惯思维和对自身认知的偏差,导致了我们缺乏“弹力球思维”,缺乏对生活的抗打击能力。
如何通过特种兵训练法,练就抗打击能力战场可能是世界上不确定性最强的地方,而历来,特种部队又是战场上适应能力最强的。他们需要随机应变,机智的处置突发状况。
从他们的训练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升抗打击能力。
红色贝雷帽是英国著名的特种部队,它的选拔过程十分苛刻,我们就从选拔过程来聊一聊,如何锻炼应对不确定性的技能。
要进入红色贝雷帽,新兵要进行一项为期7个月的训练和考核,它被称为英国军队中最苛刻的考核之一。
1.体能测试——主动检测你的抗打击能力
进入红色贝雷帽第一个要过的关,就是标准极高的体能测试。包括跑步、耐力、空中突袭考核等等,以此来检验队员的能力,选拔更适合的战士,也让队员们看到自己的差距。
军人面对的是不确定的战场,而生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战场。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我们也要主动做一次自我测试。
你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有多强?
你抗打击的能力有多强。
如何检验?
第一步,想象最坏的结果。
要把自己的情况极端化,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比如你可以假设,有一天你失业了,并且6个月没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生存下去么,你的贷款还能还上了么。
第二步,检查应对技能。
你有什么技能可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这个技能被现实检验过么?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实中的情况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这样的检查过后,你就能确定自己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有多强,现实可能很残酷,但我们往往处于心理舒适区,很少自我检测,只能等事情来了,才会被动的应对。
2.分类训练——确认提升项目
进入贝雷帽训练营后,队员会面临着多种训练和考核,包括体能、射击、战术、团队协作等等,而这些训练都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均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让士兵在不确定的战场中尽可能把握主动。
没有人替我们制定提升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方案,我们需要自己定。
比如你检测到,自己的抗打击能力很差,自己失业后,可能一个月就要崩溃了,那就去想,如何不让自己失业,或者在失业后可以迅速找到工作的办法,抑或是培养一项副业技能。
总之,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训练科目,当做攻坚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