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铁牛
第一次吃四川冒菜,不是在成都,而是在广州天河,那时候我所在的公司在富星商贸大厦,后面是一条食街,聚集了各地的美食,竞争激烈。一家四川冒菜馆也毫无畏惧地凑了进去,虽不显眼,却极受欢迎。
所谓冒菜,其实是用中药和各种调料配出的汤汁烫熟的菜,辅以秘制调料及常用调料,麻中不麻,辣中不辣,老少皆宜,健脾健胃,不上火,不败胃。因其表现形式和火锅极其相似,又被人调侃为一个人的火锅。除了火锅,冒菜和串串香、麻辣烫也很接近,但冒菜的汤底可以直接喝,而串串香和麻辣烫的汤底恐怕无人敢尝。
四川冒菜
冒菜为什么叫冒菜,要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的四川彭州。彭州铜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蜀鱼凫统治的时代。进入战国,仍在冶铸,据地方志记载:咸丰七年(1857)西山农民耕作时出土“秦半两钱范”。据《辞海》“彭县”条载“县北多山,有铜矿,发现时代已不可考。土人尝于矿内拾得崇宁古钱,知宋代已曾开采”。彭州铜矿在全川的铜矿中也算最为有名的。彭州近代铜矿的开办始于1902年,由商人魏子书向四川总督锡良递交申请,要求出资自办大宝山铜矿,获准后,成为近代在彭县开办铜矿业的第一人。1903年,因眼红大宝山铜矿的厚利,锡良借口魏子书“办理不善”为由,将铜矿收归官办。
以后,隶属关系几经变化,管理也不断改进发展。1905年,归商矿局管辖,不久又隶属矿政调查局。1906年又改隶属造币厂。1909年,为加强对铜矿的管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又专设彭县铜矿局,四川总督赵尔巽任命留日矿专毕业的孙海寰为局长,主办铜矿。1910年铜矿又改为隶属劝业道,当时劝业道道台为著名的能吏周善培,在职三年开设办理不少实业,其中就有彭县铜矿。
民国时期的代客冒饭
此时的彭县铜矿,除1903年收归官办的大宝山铜矿外,还包括新办的马松岭铜矿。劝业道会同孙海寰改良开采冶炼技术,拨官费银四万两,购置设备,添建厂房,延聘日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采用先进的开采冶炼技术,规模扩大到矿工千余人。此后产量迅速提高,每月出矿百万余斤。
除了铜矿业,彭州的造纸业也很出名。彭州市古代“满山尽生龙头竹”,竹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有十余个,造纸所需的煤、石灰、碱、松香、明矾等皆可就地取材。据嘉庆《彭县志》:“天彭慈屏、五龙山中多竹笋。出林时,匠者采以作纸。细者名化连,粗者名土连,充用至广”,“彭县向有纸厂,销路甚旺”。
发达的工业,带动了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彭州的小面馆,小餐厅也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各个工厂的周边。而各个工厂的工人本地人居多,多数自己做好饭菜带到工厂吃。天气寒冷时,便去小面馆花几个毫子叫餐馆老板帮忙热一下,用四川话来说,就是帮忙“冒” 一下,这种方式在当时叫“代客冒饭”,和现在的代客泊车、代客加工,是一种商业行为。
冒菜
有时候,工人口袋里多了几个小钱,便会犒劳一下自己,吆喝老板将肉、青菜、豆腐等食材煮在面汤里,一大碗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时,老板总会大喝一声:“来罗,菜冒好啰!”。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就成为了人们所说的冒菜。
一开始,冒菜以卤味型为主,少不得豆瓣酱,发展到现在,已经经过多种改良,演变成更多、更适合不同口味的做法,如:火锅型冒菜、清汤冒菜、微辣冒菜、特辣冒菜、藤椒冒菜、三鲜冒菜以及传统的卤味型冒菜。
我个人喜欢做清汤冒菜而后干蘸,即将肉类、豆制品、青菜、海鲜、菌菇类等食材用清汤煮熟,再在小碟中放置*辣椒粉,加上盐,味精等的调料,将锅里烫好的菜在干碟里轻轻一蘸,然后送进嘴里,那味道又香又辣,甚为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