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鲍叔曾介绍过市场上一种与鲍鱼较为相似的海产品——鲍螺,这种李鬼虽说营养价值上并不逊色于鲍鱼,但因不法商贩的有意为之,还是被强贴上“假鲍鱼”的称谓。事实上,市场上类似的李鬼现象并不少见,去了壳的帽贝,甚至是常见的鱿鱼干都能鱼目混珠。即便是货真价实的鲍鱼商品,也难保证顾客在购买时不着商家的道,所以今天鲍叔就来揭露那些令人防不胜防的鲍鱼花招!
1、泡水
泡水,尤其是低盐度水是当前食用贝类最常见的猫腻。想必或多或少大家都遇到菜市场挑选的“个大肉肥”的贝类拿回家一炒一蒸,却发现流出了半盘的水,贝肉也没有购买时那般肥硕。事实上,你很有可能遇到了商贩有意为之的手脚,令海鲜变得“虚胖”不堪,而鲍鱼、龙虾这类高档海鲜同样是泡水花招的常客!
“虚胖”背后的真相来自于兜售海产品时养殖的水。海鲜正常生活环境盐度为18‰,导致海鲜体内细胞盐度较高,此时若降低水体盐度或换成淡水,外界盐度低于细胞盐度,细胞会大量吸水,海鲜重量也就相应增加。有实验对比,18‰海水盐度和9‰低盐环境下,后者鲍鱼增重可达34%之多!
泡水海鲜不仅让消费者多花了钱,海鲜本身品质也会受到影响,随着低盐环境重量增加,口感会变得干柴、无味,甚至更容易造成海鲜死亡,品质大打折扣。
2、垫冰
垫冰现象同样是贝类海鲜难以避免的魔爪,比起线下菜市场,更常见于网购当中。尤其鲍鱼与生俱来的“半开放式”贝壳,让垫冰行径更加方便。之所以说多见于网购,主要还是顾客无法面对面了解商品的具体情况,等到垫冰鲍鱼邮寄过来,化成水则归于天气,保持原样又可说是冰鲜鲍鱼的保鲜方式,两头堵的解释让顾客无从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