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结束了?
话说我在前面跟儿子算,老熊在后面求助朋友翻译,翻译完这道题后,朋友也奇怪了:40块橙子给15个人分,没办法分尽啊?怎么分?每人2.66块?什么鬼? 事实上老师根本没有向第二题迈进的意思,第一题就是当天下午数学公开课的主题,更不用说第三题了。
我的疑惑还没有解开,老师宣布抽奖环节开始,那个巴基斯坦来的女孩的爸爸抽到了全场的最大奖。
15个人如何分40块橙子?
最后一题是这样的,玛塞纳的侄儿周六带了一袋橙子到橄榄球队,他妈妈把五个橙子切成八块分享。橄榄队有15个球员,橙子怎么分?
我冲上去找老师要答案,两位老师说,答案就是40÷15。 不是均分吗?我问。
老师摇头,只是说分掉,没有说均分。
主讲的男老师拿出他的纸条,我看到了他写出的分配答案: 10×3=30 5×2=10
这样分配40块橙子是分掉了,but why?
谁分三块,谁吃两块?为什么?
老师笑笑说,这只是一种答案。
按这个思路,还可以这样分: 10×2=20, 5×4=20,组合多多。
奇怪的是我和翻译答案的老熊的朋友们都东方思维地认为数学中的分配,一般是平均分配,如果分不均,我们会怀疑题出的有问题,除非学到小数点时。
不得不服,老外的数学课很任性。
东西差异
早些时候,看到中国人黑老外数学不好的各种段子,也听说过中国孩子出国后数学一骑绝尘的各种例子,但是这次实际参与了一堂新西兰的数学公开课后,有脑袋被撞的感觉。
1:不同的方法远比提供正确的答案更重要。
2:解决的答案不是单纯为了更快更准,还可以各出奇招儿。
3:再微小的差异也是被认可,可以独立存在的。
4:每个答案都被尊重,认可,受到鼓励。
课程结束后,我问主讲老师,这个题目是几年级的课程?他答:five grade。
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中国五年级的数学公开课,花了一小时讨论这么简单的题目,老师早就被投诉了。我听过布丁的数学公开课,说实话,三年级的题目我就得跑马紧跟了。
新西兰的这堂数学课下来,觉得像以数学之名,行party之实的一场亲子聚会。
将近一个月的感觉,来新西兰是一个松绑的过程,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都慢慢放松下来了。
Have a good day!每天早上送孩子出门时会这样叮嘱他。
Enjoy everyday in your life!
就像那些橙子,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熊孩子状态不错,坚持下来就是最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