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0年10月刊 撰文/颜侨宏
"没有咖啡,就没有《人间喜剧》。"
1842 年的巴黎街头,巴尔扎克频繁出入于咖啡馆,他买下的
几十颗咖啡豆,将在夜里泡成浓咖啡,化为《人间喜剧》的燃料。50 年后,老挝被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喝了一辈子咖啡的巴尔扎克也许不会想到,比他批判思想先传过去的,是殖民主义和咖啡豆。
急速扎根
在昆明虹山东路一隅,有一家叫半坡 9 号的咖啡屋,店内开着空调,客人在大象和橡胶的挂饰下品尝咖啡。店老板说,因为喜欢老挝冰咖啡,他在当地学了两年,然后回国开了这家店。而在遥远的老挝,占巴塞省东北部的波罗芬高原
上,波罗芬咖啡的种植工人背靠火山,正推着二轮车,将收获的咖啡豆平铺在地上晾干。
位于老挝南部的波罗芬高原,海拔高,面积广,气温凉爽,阳光和雨水充沛,拥有呈微酸性的肥沃火山土壤,是全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约 95%的老挝咖啡由此出产。
等待采摘的生咖啡豆 图源:Flickr 摄影: Geraldine
老挝波罗芬高原 图源:Flickr 摄影:Kiwi San
老挝咖啡的历史并不算太长。
20 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扩张的浪潮下,法国殖民者在东南亚实验种植了各种作物,而老挝最好的火山灰地质种植土壤,加上森林国家中最好的水源滋润,以及纯天然有机的种植方式,成为了阿拉比卡豆的天堂。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罗芬高原陷入战争的洗礼,法国人纷纷离开老挝,此后波罗芬高原陷入内乱外战的困境中,土壤也遭受火药污染,咖啡业一度陷入停滞。随着 1975 年越战结束,许多老挝居民才回到波罗芬高原重新种植。
2011 年,老挝咖啡协会会长席松巴将波罗芬高原咖啡第一批收成的咖啡豆样品,送往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咖啡研究机构鉴定品质,才使得老挝咖啡在国际市场再次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