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和董传留别》(节选)
(北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们常念及的诗句。这句话是苏轼送给好友董传的。董传常与苏轼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文,相知甚深,但是董传家境贫寒,穿着朴素。苏轼认为:董传虽粗丝绑发,粗布披身,但他勤于读书,精神气质非同常人。旧时考试是在秋天举行,夏季槐花黄的时节正在忙于温书应考,故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苏轼勉励董传:厌倦了陪伴着老先生清淡的日子,就应当跟随举子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6.《劝学诗•偶成》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一代理学家朱熹这首《偶成》劝学绝句,既直白又含蓄。诗的前两句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少年时学习东西容易,到老就难了,时不我待,不可忽视时光流逝;后两句用“池塘春草”与“阶前梧桐”对比,说明春去秋来常常在人还没有察觉的忽然之间,用语贴切,备增劝勉力量。
7.《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也不只是用直白的语气去告诫别人。这首《观书有感》就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读书。“昨夜”下了大雨,万溪千流,汇入大江,水势让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春水是基础,也是灵感。读书只要重基础,灵感一来,自然畅通无阻。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小儿子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寒冷的冬夜啃读诗书,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示儿哲理诗。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后两句,强调了做学问的态度: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明代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或许在宋代陆游的这首诗中,早就有了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