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曾
纸包不住火,许晓轩长期不回家,引起了他家人们的担忧,几经打听,得到了许晓轩被关到监狱里面去了的消息。当许晓轩的妻子姜绮华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之下染上了极其严重的肺病,只能躺在床上疗养。
他的哥哥许瘦峰为了见弟弟一面,找了各种关系,总算和弟弟联系上了。许晓轩托人告诉他:“要见面可以,不过不能到监狱里来,只有在空袭的时候才能见面。”
原来,当时日寇经常派遣飞机轰炸重庆,每当这个时候国民党特务们就会将监狱里面的“犯人”押往防空洞,这也是他们兄弟俩唯一一个见面的机会。
重庆大轰炸
这一天,重庆上空又响起了撕裂人心的警报声,十几架日寇的飞机沿着低空飞了过来,市民们立即扶老携幼的往防空洞跑。没过多久,望龙门22号国民党军统看守所的大门缓缓地打开,一队带着明晃晃的手铐的“政治犯”,被荷枪实弹的国民党特务押解了出来。
当一名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瘦瘦高高,留着长长的胡子,戴着一副眼镜的“政治犯”走出大门后,立马开始四处张望。
这个人,正是失踪了近半个月的许晓轩。当他看到监狱门前的小土坡上站着的许瘦峰时,眼睛当即一亮,紧接着眼圈就湿润了。不过,因为特务管得严,不允许他和哥哥聊天,因此只是对着哥哥重重地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重庆大轰炸
虽然许晓轩的身体被关在了监狱里面,但是他还是能和外界取得联系。他曾专门托人告诉家人,如果想给他写信,就在每月的1号或者15号,在《和平日报》上刊登一个礼拜的“寻人启事”,内容如下:“庆辰吾弟,自汝离家,已经数载,老母思儿,妻盼夫,望速来信××处转。兄泰贞白。”
每当许晓轩从监狱里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寻人启事”,就会托人前往上面的地址取信,写完信后,再托人送回去。
通过这种方式,许晓轩和家里取得了一定的联系,即便是每天都经历敌人的严刑拷打,许晓轩给家里写的信也基本上都是“我身体很好,生活也不差”之类的话,为的就是避免家里人担心。
“宁关不屈”
有一次,许晓轩从信中得知家里人正在想方设法的营救他,迅速拿起铅笔在一张用来包香烟的薄纸的背面,写下了“宁关不屈”四个大字,然后签上了自己曾用名许永安的“安”字,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
监狱里的斗争对于许晓轩等“政治犯”,国民党当局可以说十分“上心”,1941年10月时专门派人将他们从重庆押解到了位于贵州息烽县阳坝镇的息烽集中营,在这里,“犯人”们不允许用自己原来的名字,只能用号码替代,比如许晓轩的编号就是302,被关押在了义斋之内。
当时集中营的监狱主任是周养浩,许晓轩等人被送过来后,他以加强对革命者的“思想感化”为由,在监狱里面开办起了工厂,组织囚犯在里面生产劳动,赚的钱都流入了周养浩本人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