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个人简历,贝多芬简介 资料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1:39:39

贝多芬个人简历,贝多芬简介 资料(1)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演员,景星学社社员。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出戏。

他曾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太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激起了梅兰芳强烈的愤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筹建伪满洲国,多次派人利诱、邀请他前去演戏,以示“祝贺”,但每次都遭到梅兰芳严辞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了8月,中日两军在上海也投入交战。梅先生决定蓄起唇髭以明志,直到战争结束为止决不再登台演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了,当时梅兰芳未及撤离。一天,日军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将梅兰芳硬行接去。酒井惊讶地问他为何留须,梅兰芳回答说:“我是唱旦角的,年岁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应该退出舞台了。”酒井无奈,只得作罢。

1943年,大汉奸褚民谊、日本华北驻屯军报导部部长山家少佐等多次出面胁迫他重返舞台,勒令梅兰芳参加纪念演出,并威胁说,倘若违抗,便以军法从事。在这一严重形势下,梅兰芳接连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冒着四十度高烧的生命危险,佯称病重,严拒了敌人的要求,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才重返舞台。

“亲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但贝多芬永远只有我一个。”这是贝多芬与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的绝交信中的经典话语。梅兰芳在敌寇入侵时蓄起了胡须,离开了舞台,此时的他一如在狂风暴雨下弹奏命运交响曲的贝多芬,俨然是伟岸的战士。

人物轶事:

受到厉麟似“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抗战时期的梅兰芳在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时表现出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智慧与胆识。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梅兰芳与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是好友。他曾言:“麟似先生虽长年游学海外,却很喜爱京剧。他思想深邃,见识广博,有幸相识,获益良多。”

人物评价:

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艺之佳,早已名满都下二难兼并,必有特异之技艺以动人,观听者有梨园癖者自必联翩往观,第一台又将座物隙地矣。(申报)

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中国评论家、戏剧家梅绍武)

忽然听到梅兰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们都黯然久之,热泪欲坠!我们之中,有的是梅大师的朋友,有的只看过他的表演,伤心却是一致辞的。谁都知道这是全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中国作家老舍)

“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演出。”纽约《世界报》

“梅兰芳的哑剧表演和服装展示的演出真是精美优雅,可爱绝伦,美妙得就像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这是一次接触,与一种在数世纪中不可思议地圆熟起来的文化的接触。”美国《时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