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森林中的冠龙
5寒冷的极点 从澳大利亚库恩瓦拉发掘出的白垩纪早期化石表明,许多鱼类死于水中氧气不足,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在湖泊全部被冰覆盖的时候才会出现。倘若真是如此,则说明即便部分北方地区气候温暖,但大部分澳大利亚地区的冬季可能极为寒冷,这种现象与澳大利亚在白垩纪靠近南极相吻合。
6海湾地区的石油形成 在白垩纪时期,特提斯洋沿岸的浅海养育了大批海洋生物。在较深的海盆里,大量腐烂的浮游生物聚集进泥土沉积物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如墨西哥湾的沉积物变成黑页岩,也就是对现今世界起着重要作用的原油的来源。
白垩纪海洋中的板踝龙(海生爬行动物,非恐龙)
7大西洋继续扩张 生成大西洋的漫长过程在白垩纪持续进行。白垩纪早期的溢流玄武岩——由大量火山岩喷发形成的岩石,从非洲西部和南美洲的岩石中都有发现。相同的事情在大西洋的北部也有发生,所以到了6000万年后的白垩纪晚期,大西洋已经向北扩张了许多。
白垩纪海洋
白垩纪初期,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导致温室效应下全球气候温暖而又干燥。随着温度升高,极地冰盖融化,从侏罗纪时期高峰降下的海平面又迅速回升,浅海覆盖了许多大陆地区,尤以北美洲、欧洲南部和南极洲为甚。这些陆架海中充满了海生生物,包括栖息在珊瑚中的大量鱼类,也为海生爬行动物和鲨鱼提供的食材。植被也在逐渐的改变,随着中生代早期的蕨类植物凋零,更加现代的蕨类植物成了主流,种子蕨、苏铁、银杏和其他古老的蕨类慢慢衰亡,逐渐的被松树和红杉所取代。对于未来至关重要的被子植物出现。空中充斥着会飞的爬行动物、鸟类和数量庞大的昆虫。昆虫和被子植物,因花朵的花粉的演化而相互得益。
白垩纪风景
恐龙仍然主宰着陆地,而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类变得更加繁多,数量也变得更加庞大。诸如禽龙和某些棱齿恐龙,在白垩纪初期得以从欧洲迁徙到北美洲,但到了白垩纪中期,随着大陆联系中断,恐龙的种类开始分化。在北美洲,一种被称为腱龙的鸟脚类棱齿龙主要以了解两脚行走的时值恐龙占据统治地位。在欧洲,属于鸟脚类的擒龙也在不断地繁衍发展。
南北差异 在这一时期,南北半球的四足动物群也开始呈现巨大的差异。北半球蜥脚类恐龙和剑龙的种类变少了。与此同时,装备重甲的甲龙和禽龙的种类和数量均有增加,而最早的角龙下目恐龙如鹦鹉嘴龙已经出现了。南半球与之相反,蜥脚类恐龙仍然是主要的食植动物。
禽龙盘踞的世界 1878年,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化石,有两位比利时矿工发现。他们在比利时西南部桑塔巴尔博矿坑挖掘时,发现了大型食植恐龙的完整骨架,这些骨骼都属于禽龙——一种根据尸体残骸命名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