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杜甫是李白的超级迷弟,两人一生就见了3次,可是杜甫却给他写了10多首诗,每一首都是经典。
例如盛赞李白才华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表达对李白深切思念的,“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为李白抱不平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他还曾给李白写过一首七言绝句,翻译过来就是:做人别太嚣张了。
这首诗名为《赠李白》,全文如下: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七绝,写于他和李白在东鲁分别之后,当时的李白也曾作诗赠别杜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深厚的友谊令人羡慕。
在这首诗中,杜甫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我们也知道李白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遇上杜甫的。
那么他为何会被“赐金放还”呢?说白了就是太嚣张了。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一直到了40多岁,才通过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引荐,混了个翰林待诏的职位。
注意,只是“待诏”,虽然是六品官,但是完全没有实权,其实就是皇帝的“御用文人”。
李白和很多读书人一样,一直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显然“翰林待诏”这样的职位,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他被迫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拍马屁诗句,虽然如今我们看这《清平调》挺唯美的,但其实当时李白的心中应该是很抑郁苦闷的。
这样的日子对李白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所以他渐渐地便“纵酒以自昏秽”。
他的狂放不羁得罪了很多人,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赐金放还”。
这对李白来说既是解脱,又是幻灭。
他一心报效国家,可是就像他自己所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当他真的离开了官场,却又陷入新的迷茫,“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作为李白的迷弟,杜甫深知他心中的苦闷和矛盾。
在这首诗中,杜甫既赞扬了李白狂傲不羁的性格,又有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甚至隐隐还有劝诫的意味。
诗歌首句以“飘蓬”道出了两人分别的心酸。
他们离别的时候正是秋天,就像漂泊不定的蓬草,奔向远方。
在诗词中,“蓬草”就是游子的象征,“身似飘蓬逐水流,当此际岂堪回首”。
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就到处游山玩水,看似潇洒,其实就像无根的蓬草,居无定所。
而此时的杜甫也差不多,功名未就,到处流浪,所以两人能够引为知己,不是没有道理的。
接着的一句表面看写的是修道炼丹一事,其实还是身世的感怀。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炼丹家,世称“小仙翁”,曾隐居在罗浮山一带炼丹。
李白和杜甫都笃信道教,李白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样样都干过,而杜甫也曾跟着李白一起寻仙问道。
表面是说仙丹未成,愧对葛洪,实际也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
无论是他还是李白都是一身才华抱负,但却只能寻仙问道,心中到底意难平。
最后两句是他感情的迸发。
李白有一身才华,却只能痛饮狂歌,虚度时光,这是何等的不公!
他一生狂傲不羁,可是他的狂又几人欣赏呢?
可以说这两句是李白一生的写照,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这里诗人的情感是热烈而复杂的。
对于李白的“狂傲”,杜甫是欣赏仰慕的,对于李白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的遭遇,杜甫又是心疼和同情的。
可是看到李白“空度日”、“呈雄”,他的心中却又起了几分规劝之意。
他仰慕李白的“狂”,但又不忍见他因“狂”而误了一生,所以才会劝诫李白“做人别太嚣张了”。
可以说,杜甫为李白也是操碎了心。
全诗言简意赅,却又令人回味无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意,读来令人感动。
就像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所言:
公赠白诗最多,此旨最简,而足以尽之。
不知你怎么看杜甫和李白的友谊呢?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元曲”
作者:凯紫
编辑:潘茜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