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黑龙江大学)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提交了《关于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保障平等就业权的提案》,建议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录中,应对所有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消除人为就业障碍。
“不再分应届生和往届生”看上去是对求职者的一视同仁。但是若细细追寻应届生政策的由来,就能发现,这一份“一视同仁”的呼吁经不起现实的推敲。
正如人大代表胡卫所提到的,设定择业期,规定毕业后两年内尚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有和应届毕业生享有就业、升学的同等待遇,这一政策的目的本就是为了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再分应届生和往届生”虽然打破了就业限制,让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都有了进入用人单位的准入权,但是却忽略了应届生在工作经验上的弊端。之所以有“应届生”条件的限制,也是考虑到应届毕业生刚毕业,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但是可塑性很强的原因。而往届生因为有过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本身就比应届生有竞争力,如果按照提议一视同仁,其实是无视了他们不在同一个起点的事实。
其次,对于应届生和往届生的身份不再加以区分,说白了就是应届生不再享有曾经的鼓励性就业激励。我们反倒想问,当“应届生”的身份不再有实际效力,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在“研究生”的路上死磕到底?
考研率逐年激增的背后,部分学生是出于对学术的追求而考研,但是大部分学生是综合考虑现实,认为“学历高才容易就业”,从而选择考研。正因如此,才会放开很多“应届生”的岗位,让大学生不要都挤在考研的行列中,鼓励其直接就业。若下一批应届生真的没有了“应届生”可以享受的政策,会不会一股脑儿地为了“好就业”而考研?我们不得而知。若真这样,长久来看,这一呼吁更容易无形地提高就业门槛,对往届生来说或许更不利。
当然,对于“不再分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呼吁,其为了维护平等就业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初衷,终究是要以落实后的效果来判断。而在落实之前,若没有想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找到解决对应问题的办法,而仅仅是因为“好心”就落实,因为一个方向的呼声高就当机立断,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实,当我们在应届生和往届生之间探讨就业公平,究其根本,无非就是想说现在的就业压力大。既然这样,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减少失业人数,加强对于人才的把控”上,而不是在表面的“就业权更偏向谁”当中各执一词。也许目前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对半开,或是考虑往届生们存在的“毕业后迷茫过”的情况,在未来几年,探索延长应届生身份拥有的时间;或是缩小择业期政策的适用范围,让更多的岗位给往届生让一让位。
事无绝对,任何呼吁和落实都需要实践来证明它是否合适,但是目前来看,对于“应届生”和“往届生”的现实诉求,或许还是很难给出两全的办法。我们诚然希望无论作为哪一种身份的求职者,都能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但是也要平衡考虑,先站在应届生和往届生这个天平的正中间,再去权衡哪一边应该少一点砝码,才可以达到相对的平衡。若这一政策有希望落地,希望在规避了往届生的就业风险后,给那些刚要步入社会的应届生们一个为之敞开的就业机会。
指导老师:张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