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30,著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郦波,现身四川省图书馆,担任主讲嘉宾,以《义重锦官城——杜甫与成都 儒家与华夏》为题,解读杜甫与他笔下的锦官城。
郦波多次解读杜甫,解读的杜甫《琴台》《佳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多篇经典诗作,在网上流传甚广。昨日,郦波以杜甫《春夜喜雨》《望岳》等诗歌为例,探寻杜甫与成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郦波解释,“义重锦官城”化用杜甫《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春天的夜晚来了一场令人欣喜的雨,悄悄滋润着万物,这是杜甫人生中最愉悦的时光之一。
那么,《春夜喜雨》有哪些“喜”?郦波认为,主要有四喜:时节之喜、大庇天下寒食之喜、草堂之喜、严武之喜。杜甫刚开始入川是住在寺庙的,但杜甫并不想一直住在寺庙,他想建一个自己的草堂,那是杜甫生命灵魂的归属。但是杜甫的草堂是怎么建起来的呢?郦波说:“众筹,杜甫是一个众筹大诗人啊!他给县令要桃花树,又向其他人要竹子,东要点西要点,总之是把草堂众筹建起来的了。前面的流离失所终于找到了归属感,还可以遥望锦官城,旁边还有个邻居叫黄四娘。”
郦波提到,杜甫写《春夜喜雨》的时候,其实面临了一个诗歌发展史的历史转折点,因为在这一年号称诗佛的王维去世了,第二年号称诗仙的李白也去世了。如果这个时候杜甫没有作为的话,对于中国的诗歌来讲,几乎是灭顶之灾。正是在这年的一个春夜,杜甫写下了名篇《春夜喜雨》。
谈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郦波问读者,那个时候,成都已经叫成都了,那为什么不叫花重成都城?因为,当时的成都分为大小城,主管蜀锦的官员是住在小城里,杜甫的官署也是在小城,所以他将小城写为“锦官城”。杜甫从不说成都,而只说锦官城,可见他的准确和严谨。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王勤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