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环境因素不是关键,那咱再看看种植难度,与其它原产果树相比红毛丹的种植难度较大这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导致红毛丹种植难度较大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栽培种资源杂乱、植株抗逆性较弱、种植经验不够丰富、研究不够深入等因素导致,依农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因为“难种”也并非限制红毛丹大规模种植的原因,还是以保亭县为例,我们已经种成了2.5万亩,2020年的年产值达到3.6亿元,只要有效益,“难种”就不是不能攻克的问题。
进口果品冲击?世界上90%的红毛丹产自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我国是泰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国,是不是泰国的红毛丹便宜冲击了国内的市场呢?
在十几二十年前,我国市场上的红毛丹确实依赖进口,当前虽仍进口红毛丹但是依农查近几年国内红毛丹进口量的数据,从12年开始每年红毛丹的进口量就没有超过2000吨。还不足保亭县年产量的10%,所以进口水果冲击市场还真谈不上。
市场接受度低?这一条不用多说,去调查下你周围有多少喜欢吃红毛丹的人,调查范围广一些,14亿的人口基数,可以算算有多大的市场。
红毛丹的先天劣势和不完善的采后产业链导致当下难以大规模种植既然环境、种植、市场都不是限制红毛丹大规模种植的因素,那到底为啥呢?
卖了这么久的关子,其实原因很简单。
作为水果红毛丹有一个先天劣势,并且当前我们没有妥善解决这个“劣势”的办法。
红毛丹是一种极其不耐储存的水果,由于其果皮的特殊结构,采收后的红毛丹3天内就会发生褐变,常温状态下3——4天就会失水甚至是出现酸酒味,一周的时间就可能腐坏变质。
另外它还极不耐运输,症结就出现在红毛丹果皮外的棘刺上,红毛丹果皮外的棘刺容易折断,而棘刺中含有单宁,单宁会加速果实的褐变,加速它的变质时间。
放不住、不能碰、难运输,极大的限制了红毛丹的市场范围,据相关报道称进口以及保亭县所产的红毛丹绝大部分的销售半径没出海南省、两广地区以及云南省(西双版纳也有种植)极少的一部分销往北方。
确实我们也研究的保险措施,当前延长红毛丹的主流措施主要有喷洒化学药剂(之前还被曝光过不法商贩过量、违规使用防腐剂来延长红毛丹的保鲜期)、低温保鲜(热带水果长时间在低温状态下会发生褐变)、高温预处理保险、生物制剂保鲜、气调保鲜等;
措施虽多,但是至多也就延长半个月的保鲜期。
种出来,放不住、运不出,所以怎么个大规模种植法!
那就不能发展种植了吗?有一个途径,延伸产业链,将红毛丹进行深加工,不过这不是一般果农能做到的,所以当前你要想发展种植红毛丹,一定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