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孙朋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蔬菜瓜果是否有农药残留、猪羊牛肉是不是“注水肉”、鱼虾中是否含有非法添加成分等等,都关系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孙朋康,从购买误区、如何选购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以及清除蔬果残留农药三方面教您一些生活妙招,放心选购农产品。
误区一:有虫眼的蔬菜才是安全放心的蔬菜
近年来,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有虫眼的蔬菜才是安全放心的”,“有虫眼说明它没有打过农药”。真是这样吗?准确地说,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有虫眼的蔬菜,只能证明该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曾发生过虫害,至于打没打过农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种到收确实没打过农药。另一种是虫害严重发生时,菜农才发现,农药打晚了,虫眼已形成。若是第一种可能,那么这种蔬菜就是比较安全放心的。若是第二种可能,还得进一步判断该农药是否过了农药安全间隔期。故选购蔬菜时,有没有“虫眼”并不能作为蔬菜是否安全的标志,应当进一步查验质量安全有效证件。
误区二:野菜才是最安全放心的蔬菜
在当今人人关注饮食安全的环境中,有些人认为“野菜才是最安全放心的蔬菜”。这是一个误区。野菜难道就一点污染都没有吗?正确的回答是:“不一定!”
野菜是否安全放心,主要取决于野菜的生长环境(大气、土壤、水)是否被污染。倘若是采集生长于山清水秀、无污染环境区域的野菜,肯定是安全放心的。倘若是采集生长于被污染环境区域内的野菜,那就不安全、不放心了。例如:采集生长于被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区域的野菜;采集生长于重金属元素本底值超标山川、原野上的野菜;采集生长于高速公路道边上的野菜;采集生长于农田刚喷过农药后的野菜等等,都是不安全、不放心的。因为野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根系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叶片吸附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在体内累积,致使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选购野菜时,也须查验检测报告是否合格,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不安全事件。
消费者如何选购质量安全的农产品?
首先看欲购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一般鲜活农产品的保质期短,常温下3-5天,农产品在保质期内应该是没有霉变、腐败和其他异味,如发现有蔫萎、干枯、机械损伤、霉变、变色、变味、虫害,最好不要选购。
其次看欲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证件是否齐全。有无能证明产品来源的产地证明或批发市场出具的交易结算凭证,有无能证明其质量安全的检测报告或“三品一标”认证的证书或标识。若无产品来源流向证明的,出了质量安全事故则无法追溯,无质量安全有效证件的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最好不要选购。
再次优先选购通过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登记四种基本类型,简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产品已成为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形象品牌。消费者在购买时,既要查清产品标签上的相关标识,又要查看其认证机关、证书编号、有效期等,以防假冒。
另外,猪肉产品要查看“三章两证”是否齐全。“三章两证”包括定点屠宰专用印章、肉品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肉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三章两证”齐全者,就可以放心购买;“三章两证”不全者,最好不要选购。
最后,购买农产品应选择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严格的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购买后,要及时索要发票,以便维权。
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一些简易方法,便于家庭操作。
流水冲洗加浸泡法: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染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韭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反复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15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两三遍。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冲洗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
流水清洗加碱水浸泡法:此法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克到10克)5到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到5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
储存法:农药在存放过程中随时间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南瓜、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果菜。
加热法: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到5分钟捞出。(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