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海鲜的人
近期千万别碰这东西
近日,秦皇岛市检测发现
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的海虹
海虹亦称贻贝,也称青口
干制后即为“淡菜”
贻贝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
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
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东海沿岸
此前河北、福建、唐山等地
都曾发生过
贻贝和牡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
中毒事件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紧急提醒
近日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食安秦皇岛”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提醒:近期海虹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建议广大群众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此前报道:
河北一市紧急提醒!近期别吃这个
据悉,每年四到六月份,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被海虹等贝类吃了之后,就累积在体内。
这些毒素毒性耐热性比较好,不足以被烹饪消除,海虹等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海域采集海虹样品3个,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3个样品均超出正常值。
其中抽取的1个样品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值超过判定限值的4.68倍,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
唐山疾控也发布了
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
此前唐山疾控也发布了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风险提示
夏天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贝类毒素中毒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高发。
建议广大市民积极留意官方的预警通报,包括赤潮预警、高危贝类预警等,4月~6月赤潮暴发高峰期,建议不要“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及时避开高风险食物。
一旦食用贝类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麻痹性贝类毒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即可致人死亡。
为防止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海洋渔业部门全面加强海上巡查和渔港、渔业码头监管,禁止渔民采集、捕捞海虹上岸;秦皇岛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全面禁止销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产品。
此前多地出现海虹中毒患者
严重者抢救无效死亡
此前,河北省秦皇岛市曾出现多例食用海虹中毒案例,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临床医生询问得知,患者都是在食用自己捕捞的海虹后出现上述症状。
2017年6月,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先后有30多名村民因食用贝类产品中毒住院。据流行病学专家会商研判,初步确定为海水赤潮污染导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2021年,唐山市曹妃甸区也出现2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其中1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两男子煮食从电厂冷却水入水口处采集来的贝类海虹及花蛤,每人食用海虹十几个,1小时后出现唇舌指端麻木等症状,随后立即入院就诊。其中一名男子因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男子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被转入ICU进行治疗,期间曾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没有特效解药
多发于4-10月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多发生在4-10月份气温高的季节,这段时间内,海洋藻类繁殖迅速,有的藻类含麻痹性贝毒,被贝类摄入后,贝类自身不会中毒,但会富集毒素,人食用麻痹性贝毒含量高的贝壳后,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据检测,有的贝类体内不仅含麻痹性贝类毒素,还含有河豚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和河豚毒素中毒症状相似,均产生麻痹中毒现象。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有哪些症状?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状为唇、口和舌感觉异常和麻木,继而这些感觉波及到靠近脸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脚趾常有针刺般痛的感觉,并伴有轻微的头痛和头晕。有时在早期阶段出现恶心和呕吐。
中毒稍微严重,出现胳膊和腿麻痹,随意运动障碍,经常有眩晕感。
中毒严重时,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咽喉紧张;随着肌肉麻痹不断扩展加重,最终导致死亡。中毒致死的突出特点是患者临终前意识始终清晰。
危险期为12~14h,度过此期者,可望恢复。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抢救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法对症治疗。
如何预防贝类中毒?
贝类毒素比较耐热,一般的烹调加工不易将其破坏,预防贝类中毒,消费者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购买贻贝等贝类水产品时,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
2.消费者在赤潮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怀疑中毒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进行催吐处理,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治疗,确保及早排除体内毒素。
综合:食安秦皇岛、秦皇岛市疾控中心、唐山疾控、广州日报等
来源: 长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