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和纪事区别,记事与纪事有不同吗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9-05 14:27:33

2021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在选材上出现了变化,突破了历年来的人物传记类的选材传统,由写人延伸到记事。虽然考试题目保持稳定,没有变化,但选材的变化,对多少年来使用全国卷的考生来说,在阅读习惯上多少会感到有些陌生。

文言文选材内容如下:

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021年全国新高考2卷《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2021年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本来觉得中国煌煌二十四史有取之不尽的选材内容,但实际上估计命题人也越来越感觉到选材的困难。文言文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从人物传记的角度看,所选人物往往既要符合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又要符合现代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所以虽然二十四史里立传的人物很多,但依据以上标准去选择,所选人物范围是大大缩小了的。选什么样的人物既符合标准,又能尽量避免全国各地每年铺天盖地的模拟押题?从我个人亲身体会来看,确实很不容易。为了命制一篇原创文言文,我曾经也翻阅了多个朝代的历史人物,才选出来进行提炼命制。

虽然我们不能说记事类将成为选材主流,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将退隐,更可能的是写人、记事两类选材将并存,但今年全国卷高考文言文从写人延伸到记事也隐含着必然性因素。并且,扩大了选材范围,对命题人来说其实获得了某种自由。

从写人到记事,阅读会有些变化,但这两类文本毕竟有很多共通性,所以2021年的选材变换也是很稳妥的渐变。如果说从写人物类的文言文选材变成了议论类选材,那才是突变。当然,从写人到记事毕竟也是有变化的。还是要注意总结记事类选材特点和规律。

写人类的文言文都是围绕人物性格特点组织材料,以事写人。事是为了凸显人物性格特点,这大体和小说阅读相似。所写事指向人。

记事类的文言文是围绕某个主题选择事件,以事件凸显意义。事是指向共同的主题,虽然事中有人,但人的言行是为凸显主题意义服务的。

明白了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类文章的不同,也就明白了这两类文本的不同。这对学生来说,也算不上什么挑战。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记事类选材中还有增加议论性文字的倾向。其实从统编教材文言文本来说,议论类文本不在少数,《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等等,所以,如果今后高考文言文选材逐步增加议论文字,甚至直接选用议论性文本,也不是没有可能,也不要因此而奇怪。而真要选择议论性文言文,那当然是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浅近文言文只是从理解的难易度来看的,并不是从文体角度讲的。

下面这两段文字是从百度摘录的,为了普及《通鉴纪事本末》这本著作。

《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重要史实,以事件为中心,按照《通鉴》原来的年次,分类编辑,抄上原文,把司马光的史论也抄上,每事标以醒目的题目,而袁氏本人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加上一句话。这样,共编集了239个事目,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记述了1300多年的史事,共42卷。袁氏虽然只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编写《通鉴纪事本末》,但他熟读《通鉴》却花了不知多少年的时间。他不但要熟读《通鉴》,了解其全部内容,还要吃透司马光的史学见解。袁枢跟司马光一样,始终恪守“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原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