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地区,满架子的粿粿粿粿。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追光吧,粿粿!
在吃方面,南方和北方有很多有趣的CP:南米北面、南(汤)圆北(水)饺、南焖北烧、南煲北炖……
关于各种糕点小吃,我们也发现了一对:南粿北馃。
▲ 兰溪鸡子馃,近似北方的“馅饼”和“菜盒子”。摄影/六子lwy,图/图虫·创意
作为一名江南的包邮区群众,第一次吃到的一种“馃”是浙江兰溪的鸡子馃。鸡子,即鸡蛋,鸡子馃就是在面皮里裹进肉末葱花、灌上鸡蛋液用油煎制的一种小吃。
到了北方才发现“馃”到处都是:甘肃临夏有油炸馃馃,就是把面粉做出各种造型下油锅炸;山东鲁西北平原,人们把各种形状的油条统称为“大馃子”,各种甜食蜜饯类也称“喜馃子”;天津的煎饼果子严格讲应该是“煎饼馃子”,因为绿豆面皮里的油炸“薄脆”叫馃箅儿。
▲ 山东聊城“八批馃子”。摄影/王老虎寻鲜记
由此可知,用小麦面粉制作、过了油的面食就可叫做“馃”。浙江的“鸡子馃”,是麦粉所制,还保留着中原遗风。把麦粉变成大米(粳米)粉,就产生了南方版的馃——“粿”。
今天放下北方“馃馃”们不表,单说南方“粿粿”们。
为啥说“胡建话”的爱吃粿?在江西、浙江、安徽的山区,“粿”还是零星分布。再往南去,到了说闽语,也就是说“福建话”的地区,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粿粿”大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出,顿时让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