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芹正在擀水饺皮。
擀好的水饺皮抖开之后十分漂亮。
面粉一撒,年味儿更浓。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皮儿的博山水饺在淄博乃至山东都仅此一家,甚至在全国也十分罕见。1月28日早上,记者来到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办太平社区,68岁的社区居民孙丽芹正在擀饺子皮儿。目前,能手工擀制直径超过一米面皮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当地正在引导居民重拾传统,寻回年味儿。
博山水饺里的“天圆地方”
“这一张面皮,能出100来个饺子皮。”阳光照在孙丽芹家的阳台上,“沙沙”的响声中,一个直径十来厘米的面团,只用了十来分钟,就让她擀成了一张直径一米,薄如蝉翼的面皮。
软粘的面皮在孙丽芹手里,就像一张爽利的白纸。这手绝活,干净利索。过去,这可是每个博山家庭主妇的必备生存技能。
“儿媳妇要是不会擀大皮儿,到了婆婆家,人家可不给好脸色。”孙丽芹说,这擀皮的活儿,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她十二三岁就会擀皮儿,为了学擀皮儿,也没少受委屈。
“和面也有窍门,要先打上一个鸡蛋,这样和的面更劲道。”孙丽芹说,和面要稍微硬一点,这样虽然擀起来费劲,但吃起来口感更好。
博山水饺讲究的是“天圆地方”,也就是说,水饺皮先要擀成直径超过一米的圆形,之后,再切成上宽下窄的方形。
据记者所知,只有安徽宿州一些地方包这种水饺。
记者在家里,也试着自己擀这种大皮子,往往开始还可以,直径擀到半米之后,手指就容易戳破面皮了。
“多擀几次就学会了。”
让记者惊讶的是,孙丽芹用擀面杖把直径一米的面皮挂起来,抖了一下上面的面粉,这么薄的面皮竟然没有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