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春1月5日电 题:冰糖葫芦:酸甜冰凉嗦出“年味儿”
作者 谭伟旗
山楂洗净、去核、穿串,放进熬好的糖稀中“滚”几圈,取出晾凉……在寒冬腊月自制几串冰糖葫芦,已成为长春人金辉的习惯。
图为长春一商家售卖的由葡萄、菇娘、蜜枣制作的冰糖葫芦。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曾在海外旅居多年的金辉说,能在严寒的冬天吃上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时间和味道都和儿时对上了。金辉的先生来自北马其顿,在尝过冰糖葫芦后更是赞不绝口,感慨中国民间美食的迷人魅力。
图为长春市民金辉(右)和儿子、丈夫在家中展示她制作的冰糖葫芦。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冰糖葫芦是中国北方冬日常见小吃,源自宋朝,及至清朝不仅各地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售卖,“主角”也愈发丰富起来。据清末《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壶卢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
图为长春一商家柜台内展示的冰糖葫芦。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到了近现代,冰糖葫芦更是盛行于中国各地。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常见小贩挎一个椭圆木质提盒,吆喝着“葫芦儿冰糖的”;天津人叫它“糖墩儿”;而南方多叫“糖球儿”。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歌手冯晓泉的一曲《冰糖葫芦》传唱大江南北。
“传统冰糖葫芦是大串,用糖稀包裹去核山楂或是压扁山楂,再撒上白芝麻提香。”长春一家冰糖葫芦专卖店经理梁雪峰告诉记者,“做冰糖葫芦,选好食材是关键,一定精选外表透红、口感酸甜适中的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