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你敢吃吗?
滑溜溜或毛茸茸,又或是全身长满脚和触角,还会不停蠕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光想到虫子都觉得恶心。
但有些虫子,光看外貌可能有点其貌不扬,甚至难以下嘴,当你鼓起勇气尝上一口,不少人都会发出“真香”的感叹。今天要介绍的两种虫子就是如此。
01
虫子,也能煲粥?
方格星虫,又称为光裸星虫,俗称“沙虫”,一般粗度为5至8毫米,长度为5至10厘米,形状很像一根肠子,仔细看也有点像蚯蚓,体色浅黄、浅紫、乳白,还略带淡红色。
形似蚯蚓的沙虫。
沙虫自幼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生长环境十分敏感,一旦被污染就无法存活,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养殖难度大,因而稀少且矜贵。
据悉,位于广东湛江遂溪草潭镇的海域,是北部湾海域中水质最纯净、最优良的海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沙泥土混合比例,孕养出大量肥美鲜嫩的沙虫。
那么,沙虫,就是吃沙子长大的虫子吗?
实际上并不是。沙虫是以吞咽藻类、有机碎屑为食,虽然它其貌不扬,甚至看起里有点恶心,但却拥有丰富的营养,一点也不输其他名贵的海产珍品。
第一次认识沙虫的人,可能会觉得它长得奇形怪状,难以入嘴,但见惯了海鲜的湛江人,却对它格外偏爱,尤其在酒席和宴会上,沙虫是饭桌上当之无愧的“重头菜”,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有沙虫的酒席,自然不会差”,可见其珍贵。
粉炸沙虫,是湛江遂溪人宴席上的必备菜品之一。
外表与内里不符的沙虫,吃起来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并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因营养价值非常高,又被称为“海洋虫草”。
比起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的海参和鱼翅,沙虫自身味道鲜美,不必加别的配料,单独干吃或鲜食都很有特色,所以也被称为“海滩上的天然味精”。
在广东,沙虫最经典的做法之一就用来煮粥。煮熟的沙虫,与白粥搭配,仿佛镀上了一层滤镜,不仅改头换面、画风突变,沙虫自身的营养和鲜味都得到极大的保留,令人食欲大开。
沙虫粥。
煮上一锅沙虫粥,口感满分,营养十足。如今,沙虫粥成为了湛江人心中最受欢迎的宵夜之一,其鲜嫩的肉质,搭配生米慢熬成粥,既能饱腹又易消化。
02
“土笋冻”里没有“笋”
除了广东人爱吃这种虫子,同样生长在海边,与沙虫外形近似的“土笋”在福建美食界的地位也颇高。在闽南地区,这种用虫子做成的小吃有一个容易迷惑人的名字,叫土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