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颍河东流
————————
浏览网络,常看到一些北方人调侃苏式汤面的帖子,说苏式汤面汤带甜头,面是机器面,没有手擀面好吃等等。
苏式汤面所用的面,的确都是机器面,属于很细的那种,这种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利于下面师傅摆形状,下好的面,在下面师傅手里三穴两卷,一碗呈鱼脊背形状的面齐活了。包括上海、杭州等地的汤面,基本是机器面,并非只有苏式汤面才用机器面。
如果苏式汤面换成手擀面,任凭下面师傅技术多精湛,恐怕想摆成鱼脊背状很困难,因为手擀面宽、厚、筋,面下好后有点软,不利于师傅现摆造型,且不符合苏州人的口味。
另外,苏式面馆面的需求量太大,手擀面供应不上,也是放弃使用手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
至于苏式汤面换成手擀面到底好吃不好吃,笔者没有品尝过,不敢下结论。
笔者是安徽西北部人,在南方人眼里是北方人,在北方人眼里又成了南方人,算是处于中间位置,从小是吃面长大的,吃了半辈子的面,对手擀面和机器面多少有些了解。
笔者以为,若论手擀面和机器面到底哪个好吃,这个问题有点笼统,这样说吧,不同的做法和吃法,手擀面和机器面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
笔者小时候是吃手擀面长大的,而且以杂面为主,有手擀豆面条、红薯面条和高粱面条等,小麦面条很少,九十年代以后家家户户才吃上小麦面条。当然,这些面都是素汤面,最多下点青菜叶。记得素杂面条非常难吃,只有小麦面汤面好吃。面是打面机打的,没有任何添加剂,面活滋润,手擀成面条,面条上沾有面粉,下到锅里后,一股麦香味,汤稍浓,配上青菜叶,面香扑鼻,尽管是素面,也特好吃,如果在淋上点芝麻油,味更美了。
这种素汤面,若是换成机器面,是不好吃的。机器面是机器压制的,这种面下素面清汤寡水,不会是浑汤,也吃不出麦香味。所以,极少有用机器面下素汤面的,除非下肉丝面、炒面、蒸面等,也就是说,下荤面才可以用机器面。
不过,手擀面倒适合不同的做法和吃法,属于面中的“万金油”,尤其做羊肉炝锅面,非手擀面莫属。至于烩面、拉面等,则是用手拉扯而成的,但和面和手擀面手法差不多。其他像炒面、蒸面等,大多用机器面,这种做法,机器面比手擀面效果更好一些,一般家庭里也有用手擀面的,饭店则很少用手擀面。
还有一个直接比较,手擀面的汤面,中午的剩饭,到晚上热热再吃,面也不会糟,如果是机器面,恐怕用不了多久,面就糟了,这是手擀面和面筋道所致。
这是第一种比较,不同的做法和吃法,手擀面和机器面各有千秋。
就面馆而言,北方的面馆和南方的面馆也有不同。
北方的面馆,虽说挂着某某面馆的招牌,但不是真以吃面为主,而是以菜肴为主角,面则成了配角,食客一般先点菜喝酒,最后才点面,如果酒喝差不多了,面则不要了,即使要面,也会点小碗,碗像茶盅似的。在这样的面馆,面成了点缀,但没有面也不行,面没有特色更不行,食客可以不点,但面的招牌必须有。食客来面馆只为吃一碗面的,似乎不多,大多会点菜,最后在吃面。
所以,北方的面馆,面的需求量不大,手擀面能供应得上。
南方的面馆,比如苏州、杭州的面馆,基本以吃面为主,特别是苏式面馆,几乎没有凉菜和炒菜,就是面和浇头,想吃菜,只能点浇头当菜。所以,很难看到苏州的面馆有喝酒吃菜现象。
因此,苏州的面馆,面的需求量较大,即使一家面馆有几位擀面师傅,也难以满足面馆的需求量,即使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庞大的需求量,也让面馆对手擀面望而兴叹。
(本文作者摄)
这是第二种比较,不同的面馆,对面的需求量不同,决定了是否使用手擀面和机器面。
经过笔者吃了半辈子面的感觉,手擀面的口味显然比机器面更胜一筹,主要原因有这么两点点。
一是手擀面和面比机器面和面更好一些。手擀面和面一次量小,和面更滋润,更筋道,更有弹性,面条下出来筋道,有韧劲,口感好,显然机器面这点是无法做到的。
二是手擀面做汤面味道更好一些。吃面喝汤,原汤化原食,方为吃面的最高境界。不管是素面,还是荤面,汤都是灵魂,一碗面若是汤没味,那这碗面就没啥吃头了。这一点,机器面也是逊色的。
在没有机器面之前,吃的不都是手擀面吗?
(图片:除注明外均为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