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很多小朋友都是天天喝,
比一日三餐还准时正常,
尤其是学龄儿童,
家长都会定一些鲜牛奶或鲜羊奶,
保证孩子每日的营养摄入。
但鲜牛奶,跟普通常温纯牛奶的区别,
关键就在一个“鲜”字,
鲜也说明了它比常温的更容易变质,
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天。
所以,今天想告诉大家:
变质的牛、羊奶不能给孩子和自己喝!
有些家长为了不浪费,
孩子没喝完的,会放回冰箱,
冻着晚点给孩子喝,
或等到孩子不想喝,再自己一口干了。
在高温盛夏的鲜牛奶上,
真奉劝一句:不用这么节省。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先来看一个,
因为喝了一瓶放了几天的牛奶,
导致肾脏衰竭最后进了ICU的案例。
01
不舍得喝最后导致牛奶变质
喝完一瓶肾脏衰竭昏迷数日进ICU
一位广州从化的54岁阿叔,
领居给了送了一瓶纯牛奶,
因为不舍得一次喝完,
每天只喝一点点。
每天喝完也不放回冰箱,
直到有一天昏迷的时候,
女儿才发现了放在父亲床头的牛奶盒,
但是那瓶牛奶“已经发酸变味道了”。
最后送进广州珠江医院后,医生诊断,
阿叔的血液已经感染了细菌白色念球菌,
出现脓毒性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
浑身脏器衰竭等症状。
导致这一惨剧发生,
只是因为一瓶小小的变质牛奶。
变质牛奶为啥*伤力这么大?
我们再继续看。
02
小孩和老人更容易中招,
稍有不慎就可能后果严重。
不否认的是,
变质牛奶的*伤力有多强,
取决于喝的那个人。
像肠胃很好、免疫力也很强的成人而言,
或许拉个肚子就过去了,甚至什么事情都没。
但老人和小孩,
因为抵抗力比较弱,肠胃消化能力也很弱,
稍有不慎后果就会很严重。
另外一层原因,
也是牛奶的本身特性问题。
纯牛奶是液体状,
中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乳糖等。
这中间,一旦发现变质,
牛奶中的蛋白质就容易产生各种细菌,
牛奶也成了很好的细菌和毒素的培养容器。
尤其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
牛奶中的大肠杆菌数目更是以倍数疯狂增长。
这时候如果喝了这种变质的牛奶,
肚子、呕吐、腹痛、脸色苍白、头晕还算是轻微的,
随着过期的时间不断增加,
牛奶中的毒素病菌量也跟着上升。
再喝这种变质、成为细菌培养容器的牛奶,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牛奶中的毒素会快速渗透到血液中,
严重的还有可能引发败血症,
甚至威胁生命。
那要如何辨别牛奶变不变质呢?
能不能继续喝呢?
教大家3个办法,
基本都能准确判断了。
03
一看二闻三品,
确认好再决定要不要喝。
第一,看看牛奶的颜色:
正常的新鲜牛奶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或稍带淡黄色的均质乳液;
如果牛奶变质了的话,牛奶会呈现青色或黄绿色,
还会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这样的就代表变质了,
也就不要再喝了。
第二,闻闻味道:
正常的新鲜牛奶闻起来有鲜乳的奶香味,并没有其他的任何异味;
稍微劣质一点的牛奶中有固有的香味略淡还会有一点其他异味,比如一些香精味。
而变质的牛奶乳香味会变得非常淡,甚至闻不到乳香味,
只有明显的异味,比如酸臭、金属味、腥味等。
这种的,也不要再喝了。
第三,品品口味:
正常的鲜牛奶相信不用说都知道味道吧?
牛奶固有的可口微甜香味,并没有其他任何异常滋味,
而变质的牛奶会出现微酸味或口感更差的咸味、苦味等。
如果入口尝的话,
尽量小口一点在舌尖尝尝先,
没问题再继续喝,
有问题赶紧吐掉哦。
如果前面三种方法都试过,
还是没法确认的话,
大家还可以试试最后一种方法:
倒一点进锅里煮煮看:
如果加热之后,牛奶出现沉淀物或豆腐花状凝固物或絮状物,
即为变质牛奶。
最后,想说一句:
如果是已经开封的鲜牛奶,且发现没做好密封 没放回冰箱的话,
啪的一下,直接让它进垃圾桶吧。
其实现在很多鲜牛奶都是巴氏奶,
wield防止里面的微生物“活跃”起来,
保存的全程都是要冷昂,
买的时候要买冷藏的,
没喝完也要放冰箱冷藏。
如果碰到包装破损或包装异常的牛奶也不要饮用。
尤其在高温的夏季,
牛奶在室温下变质速度会更快,
别因为想节省就给孩子个和自己喝下或许已经变质的食物,
反而得不偿失